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中石兽》基础练习VIP免费

《河中石兽》基础练习_第1页
1/3
《河中石兽》基础练习_第2页
2/3
《河中石兽》基础练习_第3页
3/3
《河中石兽》基础练习1、本文选自,是以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录狐鬼故事为主。作者,字,人,代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山门圮于河(圮:)2)二石兽并沉焉(并:)3)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4)求石兽于水中(求:)5)竟不可得(竟:)6)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7)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8)湮于沙上(湮:)9)凡河中失石(凡:)10)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11)求之下流,固颠(颠:)12)如其言(如:)1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3、古今异义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义:今义:)阅十余岁(阅古义:今义:)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义:今义:)是非木杮(是古义:今义:)但知其一(但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闻之笑曰()沿河求之()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之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求之下流、求之地中()然则天下之事()1/36、翻译下列句子。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6)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7、阅读赏析1)文章中,作者以简洁的,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不可“”的道理。2)文章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第1段先写石兽落水,再写数十年后寺僧准备打捞,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第2段写讲学家的分析,他的“笑”显然是在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他认为“”,因此石兽应;第3段写了老河兵的笑,“笑”的对象则变成了他首先根据实际经验指出,继而解释了原因。原来是水流受阻产生的强大反击力,将石兽身下的河沙掏空,石兽就会往前倒,经年累月如此,就将石兽神奇地“搬运到”上游去了。3)如何理解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3个人物形象?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5)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36)你还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的故事?7)你从课文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3/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中石兽》基础练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