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案主备人:审核:教师寄语:让我们珍视生命,关爱动物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3.品味文章中精彩句段,积累优美的词句基础知识1.默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项鬣观瞻妒忌庇荫犷野眷恋相觑畸形妍丽颚鞍辔相得益彰2、自查资料,搜集作者的信息,要特别注意下面划横线需要填写的信息布封(17071788)国家、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他1748年写36卷巨册的《》理解探究3、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共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以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4、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布封在对马的描摹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如: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②“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③“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5、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型高贵的绅士文章一开始写道:“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就流露写作意图是要把马当作人的同类来写马在战场上本是被迫冲腾蹿跃的,但作者却说它是“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约束的,但作者却指出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却被说成是一种“教育”驯马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具有文明意识的生物同样,作者在说野马能够因为不受羁绊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不愿意“作战”,过着“和平生活”总之,凡能够用写人的语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动物学的语言;即便是本来并无“意识”的本能动作,作者都写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觉行为合作释疑6、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马在被人类长期驯养役使过程中确实赢得了人类“朋友”的称号,但这一切是以束缚马的自由,压抑马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的,如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作为玩物这时的马实际是外在一种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之下,这种情形下,只能说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7、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①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②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8、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盖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