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第1页共40页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故事的主子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意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俞伯牙擅长鼓琴,钟子期擅长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哀思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闻,人们把特别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方乐曲高妙或知心挚友。第2页共40页本文是学生其次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肯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终身不再鼓琴。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第3页共40页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依据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了解祖国悠久绚丽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挚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妙。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第4页共40页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三、说教法,学法依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实行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尝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妙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加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现代教化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第5页共40页的主体,语文课堂应当同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纳“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一单元是诗歌的综合活动,所以本课以表现友情的经典诗句,进行接龙嬉戏作为课前铺垫,伴随着古筝曲,师生互动吟诵诗文,奠定了课堂古典韵味的基调。(一)揭题。1、引导学生发觉刚才吟诵的诗句都是描写挚友情深的经典诗句。今日,我们要学的也是一第6页共40页个关于挚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连接自然,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2、指名读课题。提示弦字难读,要读正确,然后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尝试读文。在学生感知文言文难读难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联系旧知,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的方法。因犯难读,这时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第7页共40页跟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留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对应练习。(三)品词读文。品词读文,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化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词以及钟子期赞美伯牙的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字义和朗读品尝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惜。第8页共40页1、品“善”①插图上是哪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