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困境调查问卷完成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近年来国家已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那么这些处于濒危的古老村落将何去何从。这里,想对有关传统村落现状与保护的几个问题表述一些意见,以期研讨。一、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的源头与根据地,我们很多人在这种“农村社区”里种地生活,生儿育女,享用着世代相传的文明。最能体现民众精神本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一直活生生存在于村落里。可是,最近一些村落调查显示村落消亡其势迅猛和不可阻挡。如此多的村落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二是城市较为优越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愈来愈多年轻一代农民倾心的选择。许多在城市长期务工的年轻一代农民,已在城市安居和定居,村落的消解势所必然。三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政府行为,拆村并点力度强大;它直接致使村落消失。这也是近年来村落急速消亡最主要的原由。二、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它兼有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是一个独特的整体。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必需是整体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无论历史多久,都不同于古建;所有建筑内全都有人居住和生活,必需不断的修缮乃至更新与新建。它的历史是活态和立体的;对于这一遗产的确认和保护的标准应该专门制定和自成体系。传统村落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需与发展相结合。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第1页共4页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等,它们做为一种独自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从遗产学角度看,传统村落是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也是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对它的保护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难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它规模大,内含丰富,又是活态,现状复杂,对它的保护往往与村落的发展构成矛盾;另一方面是它属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若要保护,必然牵涉政府各分管部门的配合,以及管理者的文化觉悟。它的出路只有我们自己开拓和创造了。三、找到了出路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的消亡日益加剧,不少研究单位以谋求为这些古老家园安身于当代的良策;但还尚不能从根本上破解传统村落整体身陷的困局。20XX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并评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评定的着眼点为历史建筑、选址与格局、非遗三个方面。当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确定下来,其保护的工作不是已经完成,而是刚刚开始。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全新的工作,充满挑战,任重道远。我以为,必需认真对待和做好下面几件事:一、建立法规和监督机制。传统村落保护必需有法律保证,有法可依,以法为据,立法是首要的;还要明文确定保护范围与标准,以及监督条例。管辖村落的地方政府必需签署保护承诺书,地方官员是指定责任人。同时,必不可少的是建立监督与执法的机制。如果没有监督与执法,法律文件最终会成为一纸空文。由于传统村落依然是生活社区,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保护难度大,只有长期不懈的负责任的监督才能真正保护好。二、必需请专家参与。村落形态多,个性不同;在选址、建材、构造、形制、审美、风习上各不相同。因此,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应制定严格规划,由专家和政府共同研讨和制定批准。只有专家才能真正提供专业意见和科学保障。三、传统村落的现代化。第2页共4页保护传统村落决不是原封不动。村落进入当代,生产和生活都要现代化;村落的人们有享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恩惠的当然的权利。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完全可以做到两全其美。那种认为这两者的矛盾难以解决,非此即彼,正是一脑门子赚钱发财所致。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能给我们积极的启示。比如他们在不改变街区历史格局、尺度和建筑外墙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改造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