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成省级文化礼堂示范乡镇申报材料深化文化礼堂建设让“文化乐园”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20XX年以来,**街道遵循“建好的文化礼堂好好用,有用的文化礼堂好好建”的理念,突出深化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实行构成多元化、管理制度化、考核科学化的机制,推动文化礼堂从单纯的“文化乐园”,蜕变成村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从聚集人气到凝聚人心、从培育传统文化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提升。目前**街道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家,社区文化礼堂1家,文化礼堂占行政村数量比例为82.35%,20XX年创成省级文化礼堂示范乡镇。一、整合资源共建,让文化礼堂成为共同家园。一是场地融合深谋划。**街道在建设文化礼堂的过程当中,坚持“一堂多能、一室共用”的原则,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沟通,将村居闲置校舍、村办公楼宇、部分宗祠、社区居民活动场所、老人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调整整合,将文化礼堂建设需求同村居特色、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农村公共文化等建设规划相融合,力求建成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四型”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村民的大小事只要到文化礼堂“跑一次”即可。如:茶堂村将便民服务中心设在文化礼堂,与“侨吧”同在入口处,这样群众“办事”“议事”就在两对门了。二是资金共筹抓建设。文化礼堂建设资金除财政补助外,街道、村居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动员在外华侨和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采取“财政补助,社会众筹”的方式来保障,累计筹集1200多万元文化礼堂建设资金,大大缓解了建设文化礼堂的资金压力。三是智力共享强保障。在健全文化礼堂八大员工作力量的基础上,排摸了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等基层文化人才,组建**街道民间艺术团、讲师团,丰富了文化礼堂建设“智囊团”,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第1页共3页二、搭建渠道联用,让文化礼堂成为共同舞台。一是搭平台。以街道辖区内的所有文化礼堂为联盟单位,成立文化礼堂联合会。会长主要负责召集主持召开联合会全体成员会议、提供宏观指导、大型联盟文化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各项活动的开展。秘书长由街道文化派驻员担任,具体负责处理文化礼堂联合会日常工作。文化礼堂联盟会的成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文化礼堂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及文化礼堂日常事务的运行及维护工作。二是建机制。街道文化礼堂联盟每个季度举行一次会员例会,落实好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具体内容。每季对各文化礼堂进行活动考核,将活动考核的结果在各个文化礼堂宣传栏内进行公示,做为年度奖励的主要依据。年终根据季度评定结果,按评定“档次”对各文化礼堂以奖代补形式给予奖励,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抓落实。**街道现有14个文化礼堂,在村居的分布上实现了街道地域范围内的全覆盖。通过联合会将各个文化礼堂现有的场馆特性、群众需求同文化活动开展进行有效匹配,实现各文化礼堂之间的有效互补。以文化礼堂联盟联合会为依托,建立文化礼堂文体人才数据库,以联盟会的名义聘请老师,对每个村的文艺草根人才进行培训。通过各种载体为各文体社团搭建平台,让各文体社团得以成长,实现实现人才流通。通过制定年度框架安排表及月度具体活动安排表,由秘书长进行统一调度,补齐开展活动的短板实现活动共享。如,一些条件设施较弱的王宅、下章文化礼堂等通过调配,一年增加10多场,基本实现了各文化礼堂每月都有活动开展。三、强化理论宣教,让文化礼堂成为共同学堂。一是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主阵地。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讲故事比赛、“红歌”大赛等活动,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百姓生活中的生动实践。在文化礼堂开展“最美系列”、“民间道德”人物事迹展示,全面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最聚人气的市民宣讲点。把文化礼堂打造为市民宣讲点,让宣讲团通过鼓词宣唱、方言讲故事第2页共3页等形式,让文化程度不高、习惯方言交流的农村留守老人听得更入耳,记得更入脑。依托各类宣讲团、微型党课、乡村艺术团等流动载体,定期在各道德讲堂、百姓舞台举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三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