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朵杏花》教案VIP免费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1页
1/2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2页
2/2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时,指导学生注意“花”的书写。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出示生词,指名读词。Ø相机介绍“竺可桢”;Ø预设:指导读准“累”“郑”;正确书写“淡”;动作演示法、换词法理解“绽开”“精确”。三、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四、学习文章1-5段。1、过渡:师生同看“杏花”谈感受。2、教学1—5段。主问题:竺可桢的“看”和大家的“看”有什么不一样。Ø学生读文,勾画描写竺可桢看杏花的语句。Ø比较:竺可桢的“看”和大家的“看”有什么不一样。扣住“不同程度”“四朵”“数了数”体会。Ø交流:竺可桢在想什么?渗透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扣住“习惯”,体会竺可桢作了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板书:长年累月Ø交流:为什么竺可桢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花的时间?体会科学研究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补充资料:竺可桢论文的摘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摘自《大自然的语言》Ø创设情景,深入体会竺可桢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情景:此时的杏花已经开了四朵,让我们估计和推断一下,第一朵杏花大概是什么时候开的?竺可桢爷爷会采用我们的估计吗?强化学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出示下文语段“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Ø分角色读1—5段。五、总结:Ø回扣主问题:竺可桢的“看”和大家的“看”有什么不一样。(他是在做科学研究,精确地观察)板书:精确观察Ø学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板书:16、第一朵杏花长年累月精确观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一朵杏花》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