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林分类的研究公益林界定和管护要根据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管护区,保持公益林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积极恢复和保护现有森林,强化自身调节能力,努力扩大生态公益林的防护能力,不断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生态系统和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国土的安全和人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启动省级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是林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完善林业利益机制的重大创新,是推进林业历史性转变的重大突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依法治林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林农收入,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护林权所有者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和迫切需要。1.昆明市森林资源情况我市的林业建设自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森林资源的数量上,林业管理经营的强度上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形成了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植物群落齐全的森林规模。建立了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经营体系和相应的服务、教学科研配套设施。1.1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市现有的14个县(市)区在80年代中期都进行了第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1995—1998年进行了大部份县(市)区的第二次森林资源调查,2006-2008年我市各县区市进行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通过本次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全市森林资源的现状基本查清。全市共有国土面积3116.3677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868.2247万亩(2006-2008年全市二类调查统计数据),占国土面积的59.95%。全市森林覆盖率46.0%,林木绿化率52.7%。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54.2239亩,占林地的72.49%,占国土的43.46%。全市活立木总蓄积4043.5650万m3,其中,林分占总量95.0%,疏林地、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占总量5.0%。从各县(市)区的林地资源数据来看,全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西山区达58.6%,最低的东川区仅为20.8%,森林资源以禄劝县、寻甸县较多,呈贡县、东川区较少。森林分布极不平衡,各地差异较大。具体数据详见表1-1,图1-1,1-2。森林资1源有以下特点:(1)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好;(2)乔木林分蓄积偏低;(3)乔木林分中幼中龄林多,近成过熟林少;(4)乔木林分中天然次生林占绝对优势;(5)集体林地多,国有林地少;(6)乔木林分中针叶林占优势,阔叶林少;(7)林地、农地、牧地交错,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森林资源的难度大;(8)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1.2昆明市公益林资源全市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情况;全市公益林面积12338563.6亩,占林地面积的66.04%,其中国有公益林面积778736.2亩,占公益林面积的6.31%。集体公益林面积11491681.0亩,占公益林面积的的93.14%。个体公益林面积68146.4亩,占公益林面积的0.55%。林种中水源涵养林面积6986538.6亩,占公益林面积的56.62%。水土保持林面积3488582.8亩,占公益林面积的28.27%,护路林面积441544.2亩,占公益林面积的3.58%,自然保护区林面积76720.5亩,占公益林面积的0.62%。国防林面积321961.3亩,占公益林面积的2.61%,环境保护林面积723554.7亩,占公益林面积的5.86%,风景林面积135045.4亩,占公益林面积的1.09%,纪念地林面积50094.6亩,占公益林面积的0.41%,其他面积114521.5亩,占公益林面积的0.93%。昆明市森林在水源涵养提供优质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全市国土安全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1.3森林资源评价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及林业工作十分重视,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切实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同时各县(区)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干部职工、技术人员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为林业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1)森林经营管理成效显著;(2)森林资源消耗量低于净生长量;(3)宜林荒山荒地面积逐步减少,林地利用率提高;(4)森林生态地位突出;2(5)林业生产周期长,林地经济产出较慢,产出率较低。在现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