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学科:语文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几点思考浏阳市第五中学胡艳君参加工作近二十年,前些日子在网上听《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这门课,联想到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感触良多。在此提出几点思考,算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点总结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改革喊了很多年,老师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尤其是课堂教学方面。很多人认为课堂应该热热闹闹,也有人以为要朴素点,我认为不管怎么样,活泼还是安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关键。通常在备课过程中,最难确立的也是课堂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到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必须依据学情来确立教学目标,也就是“以学定教”。一堂高效率的课,其教学目标必定是清晰、明确、符合学情的。首先,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达到哪些目标,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这样能够给学生认真听课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比如在讲授文言文时,要求学生当堂预习课文,我通常会将重要的实词、虚词、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强调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要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有了这样的目标,学生自学就有了依据,就能够有的放矢,学习效率自然提高很多。记得一次上《雨霖铃》的公开课,首先我就根据教材的特点,教纲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特点,明确这堂课的目的:走进诗境。一堂课无论是教师的示范朗读,还是学生的自我鉴赏都围绕此目标进行,课堂结构显得有序和谐。相反,如果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学生根本抓不到重点,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其次,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必须要依据学情来设立。不同班级的学生其学习基础是不同的。在我们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那么,重点班和普通班的教学就完全不一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也必须根据这种差异进行调整。最后,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具有可检测性。教师设立目标,在一节课讲授完之后,必须能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以便在下节课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像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教学目标就难以检测,但是,我们在设置这些教学目标时,还是应该把可检测性这一点考虑进去。二.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我以前思考得比较少的问题,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接触到教学氛围的问题,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乐在其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教学过程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课堂氛围不好,有时候不全是学生的错,学生为什么吵闹不听课,为什么死气沉沉,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所以,教师要积极正视这种种现象,认真反思,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氛围。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课堂氛围的营造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物质环境布置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物质环境的布置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其实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也有意识的去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在高一新生刚进学校时,我担任班主任。看到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装饰。我觉得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所以,我组织班干部一起对教室进行了布置。我邀请了班级中会写书法的同学书写格言警句,张贴在教室两边的墙上。在教师后墙上布置了一个“剪报栏”,定期张贴时事新闻,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教室其他可利用的墙壁,也设置了诸如“心愿墙”、“德育园地”、“班级公约”等板块。布置之后,教室看起来就充满了一种书卷气。老师同学走进教室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在营造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和学生父母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和学生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平等的与他们沟通交流。同时,我觉得如果真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比如:时不时关心问问学生一日三餐的情形,时不时对他们进行小小的物质奖励,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更多的谈心交流等,这些小事,只要你怀着爱去做,学生铭记在心。他们自然爱其师,信其道。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