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教师考试知识点1.国内外学校工作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2.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3.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人的素质按期发展水平或发展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类。这样的划分与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看做“生理--心理--社会”统一体的观点是一致的。与素质分类相适应,素质教育也可分为: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4.关于学生的心理困扰的看法,是进行心理工作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奉行“无病假设”,范围包括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其程度为学生在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只是教师、家长等成人无法理解,或某种心理失衡、情绪困扰、认知和行为偏差。不能用心理病理学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对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心理帮助。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发展与成长的机会。5.心理健康教育和智育、德育、美育之间不应看做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具有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关系。6.就对象的范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其共同之处是主要的。学校间接咨询对象包括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和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都着重学生的“发展”,都以学生的全人发展为终极目标。在技术上,学校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技术,对咨询者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在总目标和理论基础上是一致的,但在服务对象,特别是具体实施的方法性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又是各不相同、不能混淆的。7.心理健康教育子目标间也有层次的不同: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一般目标);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是最高目标(终极性目标)。各子目标的相互渗透性、层次性,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8.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以发展为出发点,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工作。21平等尊重原则。平等尊重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多用如“请告诉我你现在的想法”、“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和“原来如此”等等。艺术性原则。讲究工作艺术是做人的工作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鲜明准确,讲究分寸绝不含糊;情感交流方面要注意眼神交流、注重手势的使用;在探索学生内心世界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循循善诱,注意启发鼓励学生吐露真情,启发他们准确的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启发诱导原则。关系本身呢就是一种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在弄清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教师不宜主观的指示学生一定要怎样做或一定不要怎样做,而是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究竟采取哪一种方案去解决问题,应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不应代替。尊重隐私原则。替学生保守秘密是双方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保密既是双方建立和维系信赖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名声信誉的大事。下列两种情况可以解密: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可能加以挽救;二是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病人,为免于使别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