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已的行动指南,理所当然在世界观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无神论。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游憩的新需求,面对与达赖集团和各种伪科学、迷信斗争的新情况,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新动向,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宗教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宗教作为一个具体意识现象,也必然要经历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自然的、心理的、认识的和社会的根源,并有其自然消亡的历史过程。1、宗教的自然根源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自然对人的压迫。这一时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常常对人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人的生存必须靠自然的恩赐,但是自然界却往往不如人愿它作为一种可怕的异已力量成为人类依赖和畏惧的对象。原始人对自然界这种异已的力量无法认识和理解而产生恐惧感。于是,他们认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之处一定还存在着另一个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世界,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人类对它只能顺从、祈示而不能违背。于是,对自然这种异已力量就产生了盲目信仰和崇拜,进而把自然界、自然力人格化为神灵加以膜拜,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最早的宗教——自然宗教。自然宗教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发展阶段。各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谋求生存的方式不同,崇拜的对象也就不同。以采集为生的民族大多以山林河湖动物为崇拜对象,而太阳东升西落所引起的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差不多是各原始民族共同崇拜的对象。图腾崇拜的形成表明,人类社会组织已脱离了本能的动物群体状态,成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群体。因此,图腾崇拜构成了由自然崇拜向人格崇拜过渡的中间环节。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崇拜对象在形式上是与人截然有别的自然现象,后者的崇拜对象逐步取得了人的形象。2、宗教的心理根源人类形成宗教观念的认识过程,不是纯粹抽象的,而是伴随着人们十分具体的情绪、情感等主面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也构成了宗教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如对超自然力量的至上感和万能感、神圣感和圣洁感、崇拜感和敬畏感、仁慈感和博爱感、恩赐感和祈求感、羞耻感和负罪感、悔恨感和忏悔感、苦难感和天命感、承受感和顺从感、虔诚感和神秘感等等。在宗教心理中,感情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感情可以说是宗教的基本工具,神的本质不过是表明感情的本质,而感情的产生又是与需要密切相连的。一个宗教信仰者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把握感,为幸福愿望的实现没有保证而焦虑时,便可能在心理上产生对超自然力的依赖,以期望神力来帮助他把握现实,实现幸福的愿望。有些人信仰宗教就是为了寻求满足精神上、感情上的某种需要。3、宗教的认识根源宗教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性和认识论上的错误则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在原始社会,原始人把一般的单个概念和观念当作孤立的、富有生命力的并且超越人间的另一个“世界”。他们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河流和各种变幻无穷的天气情况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对自已的精神活动和机体活动,对生与死、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不能认识和把握,在他们的意识活动中,似乎就存在两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