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学情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教学重点: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难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旱灾干涸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忍不住绊倒匆匆忙忙凑上去唾沫钻石咽喉钻研新鲜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出示课件:(旱灾时干裂的土地图片)这时候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可见,水对于当时的万物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有水就可以活命,没有水就只有等死。可文中的小姑娘却一次又一次地将一罐宝贵的水拱手相让,她这样做值得吗?4、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小姑娘无私的爱吧!二、品悟小姑娘的爱心(学习2—3自然段。)1、自由读2—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描写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2、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2)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3)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3、讨论、全班交流汇报。4、师生共同完成填表练习。水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说明什么5、从这一变化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7、现在水罐变成金的了,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世界会变成什么样?8、激发想象:如果有了水,人们会说:()动物会说:()花草树木会说:()9、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无私的爱。(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水罐都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小姑娘本身,而在于孝心和爱心。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三、领会爱的广博无私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北斗七星)。2、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2)师生共同探究。(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小姑娘的爱心。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够像文中的小姑娘一样有一颗钻石般的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闪闪发光。就像一首歌词中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练习题:一、考考你的眼力。干涸(hégù)凑上去(còuchòu)忍住(rěnyǐng)一瞬间(shùnshà)清澈(zhéchè)涌出(yǒngrǒng)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勿勿忙忙()唾末()脚低下()喜出往外()焦喝()感紧()七棵钻石()竞然()拌倒()三、比一比,组词语。添()渴()罐()舔()喝()灌()咽()涌()哀()烟()通()衰()四、再读课文,填一填。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空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