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对社会转型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嬗变中,作为运行其中的实践者——人的自我意识被唤醒,这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应对转型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是警界当前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广大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民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个人认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若干新情况、新问题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既昭示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已日益显现其历史的局限,又催生着新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出炉。处于转型背景下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将要更多地关注其工作对象——警察的合理个体需求的满足和疏导。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人为本(一)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缺失在我国,公安机关最初是军队的派生,这种派生关系决定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师承,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和方式方法基本上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翻版。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服从、服务于战争的需要中成型的,战争的残酷性要求从事战争的人在特定的阶段必须忽视甚至牺牲个体的需要和存在,英雄主义、讲求奉献和为理想而献身自然成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的主题。客观地说,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于强调人作为社会人——军人应承担的责任,而较为忽视人作为自然人对物质层面合理需求的满足以及人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精神需求本能的渴望和呼唤。这是由战争的非人性以及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诚然,军队和公安机关都是国家的主要专政工具之一,但二者的具体职责分工还是有着较大区别;另外,相对于军人而言,警察处于一个更为开放的动态世俗环境中,他们更直接、多方面、多层次地承载着各种责任,这些决定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和方式方法师承第1页共6页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具有警察职业自身特色的调整。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种必要的调整尚处于艰难的跋涉中。计划经济时代,高度的人身依附,使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民警的个体需求的张扬,缺乏应有的外界刺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缺失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因而得以潜藏。市场经济在冲击计划经济旧体制过程中,把人的各种合理的需求从桎梏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物质积累,又使这些需求的满足成为现实的可能,于是,在多元化价值观涌动下,民警的个体需求空前高涨。所以说,近些年来,民警的义利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某些不和谐,是正常的,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必然。应当看到,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和公安工作的新变化,难以满足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受到来自于民警层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源还在于其以人为本原本缺失,这种缺失最明显的表现是对民警主体意识及其觉醒的漠视。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于民警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说教的被动服从之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民警的关系不是一种良性的参与互动,而是源自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单项输导,“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是这种关系的形象表述。很显然,民警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同时也是对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新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呼唤,一种催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转型期,对此我们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还缺少应有的自觉,他们还停留在过去的观念上,还留恋以往的那种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工作中还是一味地侧重于政治角度,采取的是一种“我打你通”的强硬的粗糙的教育方式,掺杂着不少理想化、行政强制和纪律约束的成分。诸如,他们无视民警民主意识、自我实现意识、维权意识、知情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的增强,只是简单地归罪于现在的民警“不象以前那么纯了”、“不怎么听话了”、“不太好管理了”,以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行事于当今,岂能不拉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于民警的距离。。所以,既要看到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的客观必然性,又必须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作深刻的内省,从根源上积极寻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