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主备人:王书香第周第课07、9、5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学习要求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A、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1949-1952年我国历史、、。B、读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趋势:C、结合课本指出我国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3-1956年)第二阶段:(1956-1966年)第三阶段:(1966--1976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背景:经过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路线:1953年提出(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目的:基本任务:突出成就:历史意义:(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目的:1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画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主备人:王书香第周第课07、9、52.改造方式:农业:————手工业:小组————资本主义工商业: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高形式是。实质:意义:(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1.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和决议:1956年(1)对国情的正确认识:(2)正确决议: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1958—1960年经济建设的“左”倾失误(1)出现:1958年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3)实践: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和以“”为特点的。(4)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出现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5)纠正错误: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并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1、读图完成下面表格,掌握“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工农业总①②③④产值序号发展状况原因①②③266年67年68年71年73年75年年代画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主备人:王书香第周第课07、9、5④2、“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年“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据估算,“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二、重点知识精讲1、全面认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及经验教训。三、高考经典1、(2006年广东历史卷)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中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2、(2006年上海历史卷)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D.“包产到户”的实施3、(2006年广东综合卷)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