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借钓鱼喻做人,它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第一次钓鱼的经历。“我”在等到鱼咬钩时就宣布自己钓到了鱼,然而,鱼却脱钩离去,叔叔教育了“我”,使“我”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在事情未办成之前,不要妄下结论、自吹自擂,即使事情办成了,也不能自我吹嘘。整篇文章把叙事与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富儿童情趣。课文把贴近孩子生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受到教育与启示,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3、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教学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审题质疑。1、板书课题,“我钓到那条鱼”“我没有钓到那条鱼”。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预设:“我”没有钓到哪条鱼?“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故事给“我”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学生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大意。3、检查自读情况:(1)指读下列词语,随时纠错正音:跋涉惬意诱饵深谙鼓励恳求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2)生字书写。“跋、涉、励、拽”的书写指导。(3)理解词语意思。深谙暗忖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意味深长慢条斯理自吹自擂(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1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5)除此之外,你在读课文中还有什么发现?交流读书的感受三、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生字新词。2、积累优美的语句。3、批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问题——(1)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2)从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2、出示自探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圈出关键词,划出重点语句,并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以批注。3、学生自读探究,教师巡视,掌握学情。二、解疑合探(一)感知钓鱼的过程,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1、开始时,我是什么样的心情?(1)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惬意:快意,舒适。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兴奋与愉悦。)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自己的味道。(4)简单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在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1)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师板书)眼巴巴——失望——恳求——沮丧(2)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作者的心情变化。(3)从作者的几起几落的心理变化中,你觉得钓鱼应该怎样钓呢?引导交流自己的见解。(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二)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出示叔叔的一段话:“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1、这句话为什么加上引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读这段话,叔叔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神态?“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词造句。从叔叔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名交流、评价、再交流;指导角色扮演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评议、朗读。2、正因为这样,让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件事情,也记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