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概要: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斜截式一般式方程y=k1x+b1y=k2x+b2A1x+B1y+C1=0A2x+B2y+C2=0相交A1B2-A2B1≠0垂直k1k2=-1平行重合A1B2-A2B1=B2C1-B1C2=A1C2-A2C1=02、两条直线的夹角:(1)到的角:直线与相交,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到的角。记为θ1,计算公式:。(2)到的角:直线与相交,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到l1的角。记为θ2,计算公式:。()(3)与的夹角:直线与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把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直线与的夹角。记为θ。计算公式:3、点与直线位置关系:设点P(x0,y0),直线L:Ax+By+C=0,则(1)点P在直线L上:Ax0+By0+C=0;(2)点P在直线L外:Ax0+By0+C≠0(3)点到直线L的距离(4)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的距离为d=(注意两方程中x,y项的系数必须相等)。基础训练:1、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直线y=x+m平行,则的值为()A、6B、C、2D、不能确定2、若点P(3,4),点Q(a,b)关于直线x-y-1=0对称,则()A、a=1,b=2B、a=2,b=-1C、a=4,b=3D、a=5,b=23、直线y=2与直线x+y-2=0的夹角是()A、B、C、D、4、设两直线与x轴围成三角形,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5、已知a,b∈R,若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则的最小值是典型例题:例1、已知两直线:和:。试确定m,n的值,使(1)与相交于点P(m,-1);(2)∥;(3)⊥,且在y轴的截距为-1。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直线:和:截得的线段的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例3、已知三条直线,直线和直线,且与的距离是(1)求a的值;(2)求的角;(3)能否找到一点P,使得P点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P是第一象限的点;②P点到的距离是P点到的距离的一半;③P点到的距离是P点到的距离之比是;若能,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例4、光线沿直线射入,遇到直线后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方法归纳总结:1、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不要忘记考虑两条直线中一条或两条的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在两条直线的都存在斜率且不重合的条件下,才有∥的充要条件是;⊥的充要条件是。2、求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一定要分清是夹角还是从到的角或到的角。对于公式要注意条件是斜率存在且,到角公式一样。若则两条直线的夹角为90°;若k1不存在,的倾斜角为θ,则两条直线的夹角为。3、直线系方程的设置:(1)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可设为。(2)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设为:(3)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设为:(4)去掉夹角和距离公式中的绝对值符号的方法:(1)两边平方去绝对值;(2)点在直线的上下方去绝对值。针对训练:1、设两直线,,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平行或重合C、垂直D、相交但不一定垂直。2、直线2x+3y-6=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A、B、C、D、3、“”是“直线互相垂直”的()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直线经过点A(3,0),直线经过点B(0,4)且∥,用d表示与间的距离,则()A、B、C、D、5、若,当点(1,cosθ)到直线的距离是时,这条直线的斜率是()A、1B、-1C、D、6、已知点P(x1,y1)是直线上一点,点P2(x2,y2)是直线外一点,则方程所表示的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是()A、重合B、平行C、垂直D、斜交。7、直线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8、已知直线经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与直线3:5x-2y+3=0的夹角为45°,求直线的方程。9、已知两直线当且仅当实数m取何值时,分别是下列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3)重合;(4)垂直;(5)交点在第一象限。10、已知△ABC的两个顶点A(-1,5)和B(0,-1),又知∠C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3y+6=0,求△ABC各边所在的直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