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省惠东县新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试题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VIP免费

广东省惠东县新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试题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1页
1/12
广东省惠东县新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试题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2页
2/12
广东省惠东县新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试题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_第3页
3/12
广东省惠东县2018届新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试题文本试题卷共6页,22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主动配合监考员回收答题卡并监督监考员收齐密封答题卡袋,本试卷考生自己保留,注意在两天考试期间不得公开试卷与讨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A.i(1-i)2B.i2(1+i)C.(1-i)2D.i(1+i)2.已知集合A={1,2,3,4},B={2,4,6,8},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A.2B.3C.4D.53.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A.3B.C.5D.64.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1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月接待游客逐月增加B.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C.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D.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5.已知,则A.B.C.D.6.已知函数,则A.y=的图像关于点(1,0)对称B.在(0,2)单调递减C.y=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D.在(0,2)单调递增7.执行程序框图,当输入的x的值为4时,输出的y的值为2,则空白判断框中的条件可能为2A.B.C.D.8.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k,使直线y=k(x+3)与圆x2+y2=1相交的概率为A.B.C.D.9.直线经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和虚轴的一个端点,则C的离心率为A.B.C.D.10.函数最小正周期为A.B.C.D.11.过抛物线C:y2=4x的焦点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点M(M在x轴上方),l为C的准线,点N在l上且MN⊥l,则M到直线NF的距离为A.B.C.D.12.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满足,当时,;函数,则在上零点的个数为A.4B.3C.6D.5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3.已知向量,且,则_______.14.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张丘建算经》卷上(二十三):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訖。问织几何?意思是:有一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布按等差数列递减,已知第一天织5尺,最后一天织1尺,共织了30天。问共织布多少?15.若直线过点(1,2),则2a+b的最小值为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的右支与焦点为F的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AF|+|BF|=4|OF|,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60分17.(12分)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a1=-1,b1=1,a3+b2=2.(1)若a3+b2=5,求{bn}的通项公式;(2)若T=21,求S118.(12分)某研究小组到社区了解参加健美操运动人员的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0人进行调查,按照年龄分成五个小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该社区参加健美操运动人员的平均年龄;(2)如果研究小组从该样本中年龄在和的6人中随机地抽取出2人进行深入采访,求被采访的2人,年龄恰好都在内的概率.419.(12分)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1)证明:∥平面B1CD1;(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20.(12分)设A,B为曲线C:y=上两点,A与B的横坐标之和为4.(1)求直线AB的斜率;(2)设M为曲线C上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广东省惠东县新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试题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远洋启航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