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宋明理学三教合流的表现1宋代儒学与汉代儒学的比较2程朱理学的认识论3王阳明心学的观点4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5朱熹与王阳明思想的比较6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8黄宗羲的限制君权思想9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10王阳明与李贽思想的比较11清代戴震的理欲观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新题速递】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解析:C“辟佛的宋儒”表明宋儒对佛教是有批判态度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介绍宋朝儒学和佛教地位相当,故B项错误;“批判的佛学者”意思是宋儒在批判佛教的基础上,继承或汲取了佛教的部分精髓,并将之融入了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道家学说,也没有呈现三教合一的信息,故D项错误。2.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A.个人修养B.三纲五常C.经世致用D.个性解放解析:A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家们虽然也强调三纲五常,但他们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提出重视道德修养,A项正确,B项错误。经世致用和个性解放分别是顾炎武和李贽的思想,C、D两项错误。【新知生成】程朱理学对前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先秦儒学是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较偏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董仲舒则把儒家思想嫁接在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做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宋代之前的儒学未对宇宙本原的认识进行严密的思考和论证,因而都缺乏理论魅力。程朱理学发展“礼”,强化“三纲五常”,其主体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但程朱理学把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服务政治。3.(2016·安徽合肥一检)“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解析:C材料中没有涉及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求科学真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D项错误。4.【经典题】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D材料强调的是每个行业各有职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资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求尽其本心,其根本要旨在于有益于社会人生,仅此而已。士、农、工、商虽然本业职分不同,但有益于社会人生的根本是一样的。即无论是何人,选择了何职业都要各自恪守本分,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各尽其心、各守其责。从材料阐发的意思可见“四民”有序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要整合社会阶层的意思,故B项不正确;关注百姓生计也不符合材料表述的内容,故C项错误。由此可见,只有D项符合材料本意,且也是宋明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思想特征。5.【易错题】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考制度的影响D.思想控制的强化解析:D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影响政治权力,不是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会促使社会拜金逐利之风盛行,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不会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主要影响的是士人的价值取向,与妇女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