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是鄂教版教材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学习用品的第三课。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感知摩擦力。通过两次亲身体验,感知摩擦力的作用。第二部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全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试验、观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第三部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验。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现象产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3、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2、意识到摩擦力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在对摩擦力的理解和摩擦力大小与有关因素关系实验研究。教学准备:钩码盒、测力计、砂纸、皮筋(便于测力计拉钩码盒)、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感受摩擦现象。1、师生实验感受摩擦现象:伸出右手像老师这样在空中左右移动两下,然后再放到桌上紧贴桌面左右移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揭题。(板书:摩擦力)2、揭示摩擦现象:这种推起来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阻碍物体向前的力就叫摩擦力。评析:(教师通过对比学生的亲身感受,规范得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3、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手不接触桌子会和桌子间有摩擦力吗?(接触)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时手和桌子间有摩擦力吗?(运动)课件出示:走路、拿东西、写字等活动中都有摩擦力。4、在水或空气中运动也会产生摩擦力。5、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活动中有摩擦力?生举例。6、认识摩擦力的功与过。摩擦力无处不在,有时它能帮助我们,有时它却阻碍我们。课件演示(汽车轮子在路面上、划船、写字、火箭上天、走路),仔细观察、思考:摩擦力在哪,是帮助还是阻碍?7、学生描述、分类。8、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既然摩擦力有功也有过,那我们就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从而使摩擦力扬长避短,尽可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活动体验:用手轻轻擦拭桌面和稍用力擦拭桌面,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压力小,摩擦力小)相同的力气擦拭桌面和砂纸面,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分别将一支有橡胶套的笔和一支没有橡胶套的笔用两支手按在桌面上,同时向前推动,有什么不同?(有橡胶套的笔向前推动比较困难,好像有一种力阻碍着向前滑动)2、根据我们的体验,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把你们的预测填在科学记录纸上。3、汇报、交流: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师生共同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你们觉得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个因素关系更大些呢?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5、学生实验验证。(1)谈话:刚才我们凭感觉作出了自己的假设,但在科学研究中仅仅凭感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通过亲自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你们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吗?(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来研究呢?请在小组里面商量一下,可以把你的方法写出来,也可以画出来。(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4)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少方法,现在就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法来实验,别忘了把记录填写好。还没有讨论出方法的小组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讨论,好吗?(5)学生探究。评析:(学生猜测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许多,但要教会学生进行筛选,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选择更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可行性实验。)(6)交流探究结果:你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7)小结:根据刚才各小组的交流,谁能把摩擦力的大小与表面情况的关系说一说?板书:拉力的大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评析:(学生已经用实验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