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图3图4图5樊城区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复习《机械效率》课型:复习课主备人:胡家红教研组长:刘涛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3、通过复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重、难点】机械效率的理解、计算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板块一(学法: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用双色笔做好记号)知识储备一:了解功的原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计算公式是什么?知识储备二:机械效率的计算有哪些办法?知识储备三:说出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方法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板块二(学法:独立完成题目,能讲出自己的方法)典例题目1:分析课本P107的图15.2-1,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分别计算出这三种办法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说出你的理由。(不计绳重和摩擦)典例题目2:如图3,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350N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了1m,人拉绳的力为图1图2图3典例题目3:小丽同学用图5的滑轮组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1)在图5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要求施力方向竖直向上。(2)将钩码匀速向上提2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则此过程中对钩码所做的有用功为J,动力所做的总功为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3)若减少两个钩码,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学二人(同质)小组:完成问题,互相答疑,提出共同困惑,重点讨论去括号法则的特点。互学三人(异质)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先核对答案,再解决上述各环节的困惑(即对学有困难的同学帮扶)并收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六人小组:①在小组的带领下,对组员的困惑进一步解决,并把本组共同的困惑书写在展示区。②认领展示任务,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确保全员参与。预展:展示内容方案一1.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2.如图1所示,重500N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44N,为使物体匀速移动6m,必须在绳的自由端加60N的水平拉力.那么拉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J。3.如图2,已知木箱A重G=400N,工人对木箱拉力F=75N,斜面长s=4m,斜面高h=0.5m。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3)木箱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方案二1.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80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00N,物体升高2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2.如图4所示,用一个重为9N的动滑轮来提升物体,在实际工作中竖直向上的拉力为3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A、一定等于85%B、一定大于85%C、一定小于85%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方案三如图7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准备的器材有: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A;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铁块C;刻度尺。(1)实验还需补充的器材有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保持归纳总结1,2.3中涉及的机械效率知识图1图11图8图9图10图12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升高到0.2m,把一个重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拉时,所需拉力为3.8N,则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建议:1、避免答案提示2、教师点拨追问及时3、注意课堂生成性问题当堂测评分层达标基础落实1.(2010乐山)如图8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吊起质量为40kg的箱子,工人施加的拉力为250N,箱子被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g=10N/kg)()A.62.5﹪B.1C.80﹪D.50﹪2.(2010攀枝花)如图9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