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1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4页,共3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1963年版《辞海》对“百姓”的定义:(1)古代对贵族的总称。《诗经·小雅·天宝》载:“群黎百姓。”郑玄筏:“百姓,百官族姓也。”(2)战国以后用作平民的通称。《孟子·滕文公上》载:“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百姓”含义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5.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2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27.“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28.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丑条约》的签订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9.造成表2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2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时间北京(北平)天津上海全国1925231433841934年2105993——摘编自: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30.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31.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以修身致知为达此目的的手段。他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做一个良好的市民。他又深信人类能用理智去择善避恶,以达到这个完全人格的地位。”苏格拉底“以修身致知为达此目的的手段”体现在A.美德即知识B.独立理性思考C.哲学是研究人的学问D.人是万物的尺度32.有学者称:“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