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中学教案2013年10月18日7周星期18课题电阻(第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到导体能够导电的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2.了解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电学特征.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能力目标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提高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教学难点.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各个因素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给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所带来的便利.教学媒体线路板1块、投影电流表1只、小灯座(含灯泡)两个、开关1只、干电池3节、各种不同的金属丝、酒精灯、废白炽灯泡的灯丝玻璃柱、电阻丝、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生活中你们看见过哪些类型的导线?学生回答: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教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出示各种类型的导线,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引导学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教师:现在请同学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学生:好像没有。教师讲解: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学生1: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学生2: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学生3:…教师: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找找原因呢?二、进行新课1、电阻实验1:请同学按图6.3-1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再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观察结果1: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实验2: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结果2: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教师:造成电路中电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电路里接入了不同的导线。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而且,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5,知道下述内容.[板书]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教师:引导学生读小资料并且把电阻的单位进行排序,加强学生对电阻单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15页的物体的导电能力的顺序排列。学生讨论,得出:铁虽然是导体,但是它的导电能力比铜和铝的差,所以,导线的材料不用铁;银的导电性能良好,但是它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也很少用银做导线。教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板书]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学生1: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学生2:实验用的每根导线电阻为0.01~0.1Ω,电阻很小,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学生3: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