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改革与发展状况1南沙镇的基本情况南沙镇位于XX县区城所在地,地处东经102。04~l02。51,北纬23。09~23。07,东接嘎娘乡,南连新街镇,西邻马街乡,北与XX县区、XX县区隔红河相望,全镇国土总面积153.54平方公里。南沙镇境内地势西北向东倾斜,中部低两侧高,最低海拔230米,最高海拔l314.3米;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61.4毫米,全年无霜。全镇有耕地面积20XX0亩,其中水田4550亩,旱地15580亩,林业用地110877亩,森林覆盖率为23.8%。2加快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镇人民和广大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艰苦奋斗,我镇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生态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镇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红河流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但从林业的“三地位”来看,我镇的林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林业的潜力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加快林业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困难。2.1资金方而由于我镇财政困难,不能调整更多资金用于林业发展,致使我镇在防火、造林绿化、林政执法方面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使工作被动。2.2政策方面我镇2000年就按县委、政府规划和安排进行退耕换林试点,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全镇实施的退耕还林总面积为4990亩,分别为2002年150亩,2003年4013.7亩,2004年300亩,2006年526_3亩。而2003年,镇林业站经过实地用皮尺丈量,仍然没有列入退耕还林的面积有5026.4亩,分别位于楮皮寨山、土老寨山、五亩山、石头寨山。南沙镇地处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上四座lli都是位于县城面山,第1页共7页县政府在考虑退耕还林时应该优先考虑和实施,这对于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起着很大作用.2.3体制方面近几年来,南沙镇的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林业体制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林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林业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林业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镇林地面积中大多数是集体山林,存在产权归属不清,权利责任不明,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失调,林农负担过重等问题,广大林农没有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4机制方面由于南沙镇是全县唯一的脱贫乡镇,近几年来没有任何扶贫项目放在南沙镇实施,因此南沙镇除了正常的工资能保证外,没有其他资金投入,而林业工作主要是面对农村、林农、山头地块,野外工作多,下乡出差多,从1996年至今的出差费一直没有报过,使得林业职工人心不安,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另外,林业站现在下放到乡镇管理,县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站只是业务指导,没有更多支撑和帮助,林业站缺乏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学习不够,没有针对站长,林业技术人员等不同层次需要制订不同的学习培训计划,缺乏奖励激励措施机制。林农生产经营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林农生产经营权,产品处置权和经营收益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致使农林普遍缺乏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形势发展要求必须深化以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林业体制改革。3加快南沙镇林业发展的设想3.1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林业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以及省、州两级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省全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进行深人探索研究,继续深化林业改革,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林业的活力。改革是林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第2页共7页才能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问题和林业职工、林农群众的生活问题。对林业站机构职能、地位作用进一步明确,要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部门的资金扶持,拓宽我镇林业建设投入渠道和范围,确保林业职工收入稳定提高,各项待遇的兑现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促使我镇林业长足发展,林农群众收入不断增加。3.2要大力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林业发展,改善职工生活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