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诚信活动讲话稿用诚信抒写成功人生--学校诚信活动讲话稿今天,与同学们谈谈有关诚信的话题,首先要明白的是,什么是诚信。我的理解,应该分开来理解,诚,诚实,信,守信用。联起来理解,就是,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生活中,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赢得个人私利。作为学生,在考试中,抄袭作弊,欺骗家长老师,欺骗自己;在与人交往中,自己答应朋友、答应同学的话,却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不践行自己的诺言;犯了错误,却不敢承认;外出离家,却不与父母老师打招呼;我们本应按时到校,却以各种借口而迟到甚至是缺席;就是平时打扫卫生的小事,也有少数同学马虎应付,不诚实本分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就是平时的作业,也不认真对待,要么马虎,要么缺交,要么就拿来同学的一抄了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同学们,你知道吗。你这样做了,就是一个不讲诚信之人,你如果还要一错再错下去,那么,你的失败人生的已经开始了,还请同学们要猛醒。成语"一言九鼎"告诉我们说出的话有如千斤大鼎,掷地有声。"言而有信"则又在告诫我们,说出的话,必须遵守诺言。再来听听,"言必信,行必果"、"信誓旦旦"、"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赤诚相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无不在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个人如此,大至国家也一样,如"取信于民"这个成语,就在警示当政者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对咱老百姓也要讲信用。要不然,这个国家就要垮台了。我们最为熟悉的鲁迅先生则说。"诚信为人之本。"鲁迅先生将"诚信"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为人最起码的处世根本。就是生意人,也明白,要讲诚信,才能将生意做好做大,第1页共4页不是说:"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吗。同学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将"诚信"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根本。离开了"诚信",无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字。如果你不讲诚信,也就开始与失败人生结缘了。翻开历史看看吧。故事一,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妃子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次点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二,晏殊诚信而皇上重用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第2页共4页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