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课《创造宣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授课教师:罗莹授课时间:2009年4月16日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设题意图: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2.巩固已有的议论文知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准备。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4、对课文结构整体把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见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1.词语解释。(见多媒体课件)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4)议论文有哪几类?(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6)驳论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确观点吗?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总结。)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答: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材料涉及哪些方面答: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2)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第一部分(1段)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5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第三部分(6~12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第四部分(13~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总结: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答: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