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物业管理师2020年考吗2020年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物业官司的法律依据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物业管理法律规范体系,但随着物业管理的蓬勃发展,实际需要呼唤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约束各方面的行为。制定物业管理法律规范的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1)宪法。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地位和效力在中国法律渊源中居于首位,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都必须根据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不得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宪法中关于住宅、城市管理、经济管理、公民权利等方面的规定及原则,是物业管理立法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2)法律。法律是由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具有权威性、稳定性、严肃性以及效力低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特点。目前适用物业管理的中国法律,有《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中的有关内容。(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宣布的规范性文件。涉及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有《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1983年12月)等等。(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的市(如深圳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实施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商品房产管理规定”(1983年11月)等等。(5)行政规章及其它。行政规章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规定、办法、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程、通知、命令等。目前适用于物业管理的行政规章比较多,如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1994年4月1日)、《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1995年1月1日)、《房屋接管验收标准》(1991年7月1日);国家计委发布的《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1996年3月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青岛市住宅小区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1994年4月1日)等等。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谋求事业的成功。公共关系的涵义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公共关系是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主要研究组织与组织内外有关公众建立的各种关系。(2)公共关系的目的是谋求组织与各有关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推进组织事业的发展。(3)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内外公众相处关系的状况;二是指为搞好与各有关公众的关系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和行为。(4)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惟一手段是通过双向的信息传播,而不能采取其他的手段,如行政命令、经济制裁或者物质引诱等。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的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活动过程。公共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手段,即组织、公众和传播。(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三)公共关系的手段:信息传播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方式有:(1)人际传播(2)组织传播(3)群体传播(4)大众传播管理的原理管理原理是指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本规律,它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客观要求。1.以人为本原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应以人为本。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是第一位的,要做好人的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组织成员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人本原理就是要求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2.系统均衡原理系统是由相关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