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新问题及对策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村务公开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向着规范化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形成,促进了农村村民自治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认识和体制等多种原因,村务公开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1、村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具体体现,公开是给群众一个明白,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是给干部一份责任,促进为民服务,但是有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在认识出现了偏差。体现在干部上一是“怕”,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他们在处理村务活动时违反程序,违反规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怕公开后引来麻烦。二是“烦”,不愿公开,不想公开,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公正,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开是必给自己增加了负担,难处理,难平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体现在群众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要管好我的家,管好我的事,集体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和我无关,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对村务公开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由于认识不到位,造成了有些地方村务不公开的现象。2、村务公开的内容不明细村务公开要求,村委会所有的村务活动都要公开,但是有的村干部认为,群众知道多了,工作就难以开展,加之有些活动在处理上违反规定,违规操作,致使有些活动不能公开,出现公开内容上不全面,不明细,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注重成第1页共4页绩,少提失误,该公开内容没有全部公开,能公开的内容存在片面性,不明晰。比如管理费项目,工资2.0万元,其他支出5000元,这个其他用于什么,没有明确;确定农村贫困户,只说户数,不说具体是谁等等。这就造成了公开流于形式。3、村务公开的时效不及时村务公开是有时间性和时效性的,有些村没有确定具体的公开时间,不是一日一公开,而是半年或一年一公开,更有甚者几年不公开,只有群众上访了才公开,公开应该做到随时和定时相结合,有些事情要及时进行公开,有些事情需要一个时段公开,公开的不及时,起不到公开的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集体资产的出让转卖,一是群众有知情权,二是本集体成员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权,出让转卖时应及时让群众知道,及时公开,不能出让转卖后再公开,这样公开就失去应有的意义。4、村务公开的程序不合法村务公开是有一定的规范程序,村务活动是在党支部领导下,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商定,村委会具体落实的模式下进行的,但是有些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时,缺乏组织程序,认为村民代表大会难召集,程序繁琐,人多嘴杂,意见分歧,难以统一,很难议事,议成事,因此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在人数上和过程中简化程序,多数是以班子成员会代替了村民代表大会,更有甚者,村干部一言堂,独断专行,或者暗箱操作,使村务公开缺乏合法性。5、村务公开的形式不规范有些村务公开栏存在选址不当,无任何防范和保护措施,书写不规范,管理不完善,缺乏长久性,今天公开,明天就没了真面目,公开是为了应付了事,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失去了公开的真正目的。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1、干部群众素质不高。有些基层干部怕麻烦,在村务公开的程序上大大简化,认为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公开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私心重,处理问题简单,独断专行,缺乏群众意识,缺乏服务意识,缺乏责任意识,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第2页共4页级,应付领导,失去公开的意义。群众缺乏自治意识,缺乏民主意识,尚失了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2、村务公开组织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党支部领导下,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设有村民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监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