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一1、有谁知道图形分为哪两类?(平、立)非常正确。你是本节课第一个回答老师问题的。在平面图形中你最喜欢哪种图形?为什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正方形,而且还喜欢画正方形。画2、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你对学过的知识记得可真牢。3、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cm,那么周长是多少?(4cm)这个表格同学们会填吗?(会,填表)老师根据表格画出了这两个量的变化关系,观察我们的表格和图像,你有什么发现?生:边长增加,周长也增加。你们发现的可真不少。看来只要我们用心,没有什么可难倒我们的。4、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第一个表格填完整。同样根据表格我也画了一幅这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图像,出示。现在再来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边长增加,面积也增加)5、小结:通过观察表格和图像我们发现: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着两组量。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6、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同位互说)生:不同二、情境二1、同学们来看第三个表格,谁把题目读一读?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2、谁来填一填,生填3、你是根据什么填表的?s=vt显而易见,表中的两个量时间和路程两种量,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时间缩小,路程也相应缩小.4、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小组内讨论生:时间和路程两种量,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时间缩小,路程也相应缩小.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三、情境三1、我们来看本节课的第四个表格出示:一些人买同一种水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2、生读填表根据什么填表?总价=单价×数量买的越多,应付的钱也就越多。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总价和质量两种量,质量增加,总价也相应增加;质量减小,总价也相应减小.而且总价与质量的比值(单价)一定。总价÷质量=单价(一定)四、总结正比例的意义。1、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周长与边长、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生说。2、总结正比例的意义:两种量,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并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相同,我们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相同,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学生自由说一说。按照这样的这样的形式把周长与边长、总价与数量也说一说。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我们来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5、如何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我们结合两个例子来说一说。A、你们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一定的,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那么我们判断两个量能否成正比例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B、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那么我们判断两个量能否成正比例时,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五、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如何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我们来做几道判断题。1、圆柱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2、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3、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的钱数。()4、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六、结合学习目标谈学习收获。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请你结合我们的学习目标和黑板上的内容谈谈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