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大自然的“天书” VIP免费

读大自然的“天书” _第1页
1/5
读大自然的“天书” _第2页
2/5
读大自然的“天书” _第3页
3/5
读大自然的“天书”一、户外地理教育的理论依据地理学科是一个专门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科学部门。它不同于其它学科之处在于其研究对象是地理表层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客观的地理环境,具有直观具体性。地理观察、调查、考察的方法就成为地理学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观察、考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得到有关自然界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早期研究者对地理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这种观察自然的方法为日后的地理科学教育打下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英国环境教育学者亚瑟·卢卡斯提出著名的环境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并指出,环境教育即内容是关于环境的,目的是为了环境保护,而教学则是在环境中进行的。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发布的《课程指引7:环境教育》指出:“环境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学生自己的调查上,包括直接体验。实地学习在中小学具有重要作用。它提供机会,使环境成为学习的刺激因素,同时发展有关环境的意识与好奇心。”孙根年教授在研究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方面,建立了地理教育途径三维结构模式,即“通过”地理环境的教育、“关于”地理科学的教育和“为了”地理建设的教育。其中“通过”地理环境的教育是一个认知世界、涉及地理认知的直接问题来源,也就是说获取地理知识应到地理环境中去,通过观察、体验,获取地理知识的第一手资料。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也有一条:“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教育模式或课程理念均为户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户外教育的进行势在必行。二、户外地理教育的历史案例地理学是人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文明史中最古老的知识体系之一。“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殷周时期的《周易》:“俯以察于地理”;东汉时王允解释道:“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解释为:“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虽然古人对“地理”的理解和现在说法不尽相同,但“俯察”仍是地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西方,“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的著作《地理学》,Geo表示地球、土地,graphe表示描述。也就是说,地理学是关于大地描述的科学,描述自然是以观察为基础的。由此看来,早先地理学家大多是旅行家,他们的游记也多是通过观察之后对自然、地球表层进行描述的地理志。我国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一生中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观察祖国地质地貌,足迹遍及19个省、市、自治区,终于撰写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科学家洪堡德,也非常注重实践,足迹遍及西欧、中亚和美洲。1799-1804年他对拉丁美洲进行考察旅行中,测量了安第斯山的高峰。探寻了亚马逊河的源头,还曾经攀登了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72米),采集标本达6万件,并且测定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数据。回国后,他整理出十本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新大陆热带区域旅行记》,这是关于拉丁美洲的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计算机技术、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已广泛运用到地理科学的研究之中,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观察自然以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并没有过时。我国202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东生院士,被称为“黄土之父”。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对黄土高原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等多部专著,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平息了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直到80岁上下,探索的足迹仍遍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大自然的“天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