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争当试验区建设建设排头兵-------赵岗乡石堰村试验区建设情况汇报石堰村位于赵岗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属浅山垄岗区,全村耕地997亩,山地面积1600亩,391户,1237人。近年来,石堰村抢抓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级示范村建设机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县乡两级的坚强领导下,勇挑重任,居弱图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探索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村试验区建设建设各项事业开展的生机勃勃,稳步有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以群众参与为基本点,探索文化引领新机制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养殖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石堰村固始鸡养殖产业,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1-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二、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探索土地效用新机制石堰是浅山丘陵区,耕地金贵,农民恋土情深,土地大面积流转工作难度很大。对此,村两委班子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做活土地大文章。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在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石堰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规范了全村土地流转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机制,村级建立服务站,选配第1页共4页了土地流转信息员,规章制度上墙,操作规程统一。采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集中群众资源成立农机合作社、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开办讲座引导乡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强强联合成立农技合作社,以合作社组织群众,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广泛吸引投资。召开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及种粮大户参加的土地流转百人专题大会,进一步宣传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利用各种渠道在县内外发布土地流转招商信息,吸引鼓励社会有识之士到石堰村考察、投资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已接受各类咨询200余次,接待实地考察47批次,全村落实流转耕地达800亩。三是规划文明小集镇。该村利用204省道穿村而过的优势,积极整合群众闲散土地资源,规划新型小集镇。在县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山南、槽坊两个试验区建设建设示范点正在积极筹备中。三、以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机制石堰村是全县固始鸡养殖传统村,在村级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以发展固始鸡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立足传统,放大优势,闯出一条新路。1是明确一个目标。瞄准把石堰村建成“豫南养鸡基地”的宏伟目标,提纯固始鸡养殖,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效应。2是提供两种保障。对养殖户兑现政治保障和政策激励。在政治上对养殖户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群众发展养殖用地需求,积极协调土地流转,减轻群众资金投入压力。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支持。3是推广三种形式。群众自身条件和实力不同,注就了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对此我们大力推广三种形式。一个是对有一定影响力的养殖户,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注册2家,会员180余户;第二个是对入行不久,实力较弱的农户鼓励走“公司+农户”的路子。由村两委出面,协调三高养殖园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产品由三高公司以保护价回收,有30多农户采取此种方式投入养殖。第三个是在养殖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规划发展专业养殖小区,构建养殖专业村。目前,全村固始鸡存栏量达100万只,产、供、储、销链条完整,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引导组织,以龙头催生基地,以协会组织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四、以资金投入为着力点,探索金融保障新机制第2页共4页鱼无水不活,商无钱不灵,村两委始终把帮群众“找钱”作为试验区建设建设工作的着力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