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摘要:当代中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与前代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本文就如何掌握他们的新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运用正确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当代中学生;特点;教育方式当代中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与前代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的溺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偏执、任性、脆弱的一面来。如何掌握他们的新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运用正确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简要的阐述。一、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思维的独立性。喜欢独立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智力活动的转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对很多问题他们不再像少儿时期那样对家长、老师的观点盲目信从,而是喜欢怀疑,愿意争论,追求认识自主;他们不仅不再信赖过去心目中的权威,而且对权威的观点进行挑战,提出不同见解;他们常常执拗地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世俗的行为准则。当然,由于阅历浅、经历少、知识面窄,他们的独立见解往往带有幼稚的成分。他们好怀疑、愿争论,论据不足;他们意见尖锐,也不乏正确的观点,但往往片面、偏激,总喜欢做出“全是”或“全否”的绝对结论。思想的可塑性。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凡是奇特的、变化着的、矛盾着的、能给予他们强烈刺激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好奇心,也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喜欢猎奇,因此也很容易受不正确思潮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社会风气,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对某些学生的心灵腐蚀和毒害是极其可怕的;而且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普及,它的负面作用是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而易见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有时候,一次坏黄色网站的浏览,就能使学生受到长期难以治愈的心灵伤害。习惯的群体性。所谓群体,即在具体的生活和交际的条件下人们结成的共同体。当代中学生既接受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对自己的影响,又对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施加自己的影响,就这样,在进行不断的交往中形成、发展、完善并且表现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聚合好友,畅谈人生,憧憬未来。但是,在他们中间总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个人品行方面的原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排斥,对此,他们不满不服,在一种反抗心理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结合成自己的群体,这种群体,如果老师不施之于正确的思想教育,如果这时遇到社会上坏人的拉拢、教唆,就很容易演变成在一起抽烟、讲粗话,跟学校、老师、家长作对的损人利己的小集团。情绪的逆反性。他们不肯唯命是从,逆来顺受,而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独立探索,敢于质疑。这是由于我国正出在一个锐意改革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理想,追求宏伟的人生目标,这是好的一面。我们还应看到:①有些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认识上还不够全面成熟,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们就背离原则而表现盲目行动。②十三至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心理变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求知、求真、求人生的价值,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他们的这种确立自我,追求独立的意向往往被教育者忽视,因而时常产生一种出乎教育者意料之外的“逆反效应”,表现在情绪上要么“任你说破嘴皮,我也一声不吭”;要么“叫我上东我上西,叫我打狗我偏撵鸡”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话尽管表面上顺从,内心却很反感。生活的活跃性。他们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气氛中求知、生活。生活的内容也日益深刻,这主要表现在:①丰富的浪漫、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