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研究摘要: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是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者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有什么重要特点”这三个问题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的原因,最后提出当前高校开展好认同教育的主要工作路径。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中找到了最精炼最科学的概括,即“国家层面要做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要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培育和努力践行。当代大学生,身上正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因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普遍认同,并能真正付诸实践,是接下来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含义和特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某种事物形成的主观意识,它是一种关于价值的目标、导向、追求及评价。价值观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们以此为导向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价值观呈现多样性,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普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称为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评判和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意识形态的生成,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保持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它存在于一个民族中,体现着自己的本土特性,人类又赋予它至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无上的远大理想。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总结为“三个层面”,包含24个字,既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个性表达,又将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体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含义。认同,是指在心理上、情感上的一种认可、赞同,它包含个体性认同和社会性认同。前者是指个体对成功者的情感追随,从而形成自我的价值认知。后者是指群体达成的一种共识,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目标追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被大学生从“认识”到“认可”的发展过程,最后愿意自觉履行其要求的行为状态,并将追随这种思想一同朝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特点。从大学生角度分析,这种认同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如:核心价值观认同容易受到该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及该个体自身差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逐步接受的过程中质疑也可能并存: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突出个体心理结构,在价值观导向上趋向个体思想和个人利益。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意义针对大学生群体,培养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何我们如此重视并希望进一步提高这种认同感?(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们作为社会青年群体的代表,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导向代表了年轻人的整体素养,决定了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曾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简称16号令)是现阶段我们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引领和教育工作的主要行动指南。该文件明确提出,全体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对学生的信念教育列为工作重点,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教育中。而现实生活中不乏少数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偏差,导致他们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感缺失、合作意识缺乏、心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