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中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中共中央2020年10月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并注重业务知识、科学人文素养等方面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2020年8月,xxx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一名党员干部乃至一个执政党的特殊重要性。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一所特殊学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将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使命和终身课题。目前,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党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也碰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切实提升党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初衷和目的所在。一、党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党校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矛盾突出”,这“三个矛盾突出”在短期内都是无法被完全化解的,它们将构建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党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得不面临的一种常态化的发展困境。1.“要”与“不要”的矛盾突出。如前所述,对于一名党员干部乃至一个执政党而言,任何时候,理想信念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名党员干部如果丧失了应有的理想信念,他实质上已不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执政党,无论其规模多庞大、外表多风光,内在早已是一盘散沙,执政地位也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岌岌可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根本法宝。也就是说,理想信念对于任何党员干部而言,都是必须“要”的,而非“可要可不要”的东西。但在现实中,面对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剧烈冲击和显著变化,我们部分的党员干部开始无所适从,开始迷失自我;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出现扭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开始盛行。这种社会变迁在部分党员干部思想领域里的影响和反映,直接带来了两种后果:一是无法准确定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一名共产党员的重要性,觉得有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无所谓;二是直接抛弃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改为奉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部分党员干部的内心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已成为“不需要”的东西,其政治灵魂早已荡然无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好党校理想信念教育上所面临的这对“要”与“不要”的突出矛盾。2.“外在”与“内化”的矛盾突出。党校在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往往会面临一个困惑: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评价问题。这就涉及理想信念的“外在”与“内化”是否能达到一致性的问题。目前,在现实中,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应该说是比较突出的。广大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环境对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给我带来什么现实利益?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洪流中,人还需要理想信念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已经过时……这些困惑和疑问直接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对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源性动力不足,进而导致党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上大打折扣。不少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是停留在表面化,他们并没有真正将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外在”与“内化”之间矛盾突出。3.“高大上”与“接地气”的矛盾突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