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只认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熟练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进行描红。2、理解词语“瞻仰”“稠密”“繁衍后代”“崇敬”。3、收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这里的人名“宋庆龄”都是后鼻音,大家再来读一遍课题)(请大家注意“龄”字的写法,左边是“齿”字旁,右边是一个“令”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可以组词“年龄”“工龄”)一、检查预习1、本课生字中,还有哪些是形声字?搬、稠、瞻2、这个字写法比较复杂,在写的时候,你要注意什么?瞻:形声字,左边“目字旁”,右边也读“詹”,一起来写一写。繁:上面很像“敏”,但是横折钩变成了横折,下面是“丝字底”。3、在《习字册》上,把“龄、繁、瞻”三个字再写两遍。4、请读一读这几个课文片段。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课题中“故居”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樟树”。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重点写的是樟树?第4、5自然段。三、细读课文,感受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第4段:外形和生长特点。第5段:香气。2、第四自然段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出樟树的外形特点?(板书:蓬蓬勃勃)从朗读中感受“蓬蓬勃勃”3、樟树的蓬蓬勃勃体现在?(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你能给稠密换一个词吗>、绿得发亮、四季常青)4、樟树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显示出蓬蓬勃勃呢?说话训练: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风吹,雨打)(烈日炎炎,冰天雪地)(刮风,下雨)(烈日暴晒,狂风暴雨)(严寒,酷暑)5、一个“无论……总是……”,让我们体会到了樟树旺盛的生命力。你还能用“无论……总是”来说句话吗?(4)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大家能不能把樟树的旺盛生命力读出来。(5)你们能不能尝试着把他背下来呢?填空。过渡:如果说从蓬蓬勃勃、四季常青中我们感受到了樟树的外在美,那么。樟树与众不同的香气就是她的内在美了。1、请同学们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是如何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本身有一种可以拒虫的香气,而且香气能永久保持。可贵之处有两点:一是香气可以防虫,拒虫: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二是香气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枝枯叶落”对应的词语是“枝繁叶茂”)这就是樟树的内在美:不受虫子的侵蚀,永远保持自身的品质。2、这一段只写了樟树的香气吗?还写到了别的树木——石榴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理解“繁衍后代”。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通过对比突出樟树拥有拒虫的香气这个特点)3、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第5段,老师来读石榴树的部分,大家来读樟树的部分。4、试着背一背樟树的可贵之处。5、樟树的这些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一个人,那就是宋庆龄。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人们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时总爱在樟树前留影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的第4、5段;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品读课文,感悟人树相同处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一至三自然段,你来说说为什么宋庆龄不愿意搬家呢?“舍不得”这说明她对这两棵樟树很有感情。2、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还有什么关系呢?(1)出示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和故事(充满活力、一身正气)(2)看板书,想一想: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小组交流后展示。(3)师小结:(课件出示)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从樟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出了宋庆龄的正气。因此,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