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菱形的判定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一些判定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从教材编写来看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更为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指明了方向,学习本课时,通过观察猜想,,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会画出菱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菱形和矩形判别方法类比,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推理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并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的一些空间想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创造欲强,通过探索活动来得出菱形的判定。但有些学生的归纳概括及说理能力还比较差,特别是写证明过程时缺乏条理性,格式不规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及弥补这些问题,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问题的针对性与层次性。本节课内容是在教学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及判定、菱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胡乐初中八年级数学学科学案备注课题:19.3菱形的判定主备人:李芸时间:2017-5-5课时:第4课时一、复习回顾二、合作探究根据菱形的定义,可得菱形的判定方法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一)探究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说出你的理由猜想: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命题: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二)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三、盘点四、课堂练习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10,AC=16,DB=12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4.把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你能判断重叠部分ABCD的形状吗?五、作业布置习题19.3第9题和第10题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的相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