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选举实践与思考通过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XX省*县287个行政村中村支书与村主任一肩挑259人,占总数的90.2%,村“两委”交叉任职960人,占总数的95%。从调查情况看,通过近三年的运行,绝大多数“一肩挑”的村各类组织运转协调,工作效率较高,整体情况较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实践证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是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应予以积极稳妥地大力推进。一、*县推行“一肩挑”的背景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前,*县287个行政村全部为支书、主任单设,大部分村村干职数都在5-9人,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不大,这种状况在税费改革前与繁重的农村工作任务是相适应的。但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原来村干部的设置、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县委根据省、市委四个“最大限度”的要求,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经过充分调查分析,明确提出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和“两委”交叉任职的比例都要达到90%以上,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1、大力推行“一肩挑”有利于顺应税费改革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税费收缴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乡村干部由以往的“行政收费”变为“依法收税”,法律又明确界定了农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就减少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因素,村组干部的主要工作由原来的每年大部分时间忙于收粮收款转到如何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办好公益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工作压力减轻,工作难度减小,这些都为精减村干部职数,大力推行村主职“一肩挑”和“两委”交叉任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税费改革后村级可支配资金大大减少,客观上迫切需要通过交叉任职,精简村干部职数来缓解经费紧张的矛盾。推行“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村级管理模式,适应了当前农村工作的现实需要。2、大力推行“一肩挑”有利于精简村干部职数,减轻村级第1页共6页经济压力。根据《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支委会应设3-5名支部委员,村委会最少必须由3人组成。在换届前,全县287个行政村村干部总数为1490人,实行村“两委”交叉任职、主职“一肩挑”后,按1000人以下的村配3人,1000—3000人的村配3-5人,全县需配备村干部1110人左右,精简村干近400人,可直接减少村干部工资支出,减轻村级经济压力。据调查,通过“一肩挑”及交叉任职后,精简了村干部,单工资一项全县年可节约支出近140万元,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办公经费及非生产性支出。3、大力推行“一肩挑”有利于理顺“两委”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一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太协调,直接影响到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影响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就该县而言,村级组织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村支书、主任互不买帐,争权夺利,争功推过,相互抬杠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行“一肩挑”,可以有效提高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支部和村委会不再是各行其是,而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交叉任职,分工协作。支书、主任不会争权夺利闹对立,“一肩挑”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责任心会更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不会闹派性、搞小团体,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求发展的局面。二、具体做法在换届选举中,该县为了确保“一肩挑”及交叉任职比例目标的实现,主要做到了严把“五关”:1、严把思想认识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村委换届工作,把搞好换届选举作为适应税费改革形势需要,精简村组干部,推进村级组织改革和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机遇予以牢牢把握,并专题召XX县区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村委换届工作,下发县委常委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本次换届选举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村“两委”交叉任职的比例都要达到90%以上。为把这一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该县实行县四大家领导包乡联村责任制,县、乡层层下派工作指导组,县下派乡镇指导组17个,乡镇下派村指导组287个,深入乡村,与干部群众座谈,沟通第2页共6页思想,从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