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当代大学生肩负时代重任,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阵地,在提倡全方位育人的今天,分析国防教育现状,研究相应对策契合国家战略布局、社会发展与高校育人理念。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40-05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20)15-0014-01一、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特色”认识不足。新时期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许多学生认识不充分,立场也不够坚定。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缺少完整的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架构,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发展共识、弘扬中国精神、坚守中国道路的信仰基础。大学生国防教育有必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二)“红色基因”相对淡化。xxx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用鲜血铸就成了伟大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革命作风,形成了我党独有的革命优势。然而长时期的和平局势使得当今社会不少大学生淡忘了“红色基因”,丧失了对战争的记忆,对国土安全、国家局势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多种价值观交流交融的形势下,在愈演愈烈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涌起,“多元文化”、“普世价值”被反复鼓吹,妄图摧毁青年一代的信仰根基。(三)“国防师资”极度匮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要求高校应设置军事教育结构,按实际需要配备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然而,目前高校国防师资多为兼职教师,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国防教育专业技术程度不高,平均每个院校专职国防教育人员远低于一定的师生比例。部分高校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多为从事保卫工作的专业军人,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差强人意,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当然还有部分高校聘请军队教员为任课教师,但人员流动性大,具有不稳定性,很难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四)“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相对滞后。198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重新开始试点,至今已经32个年头。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防教育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这一成就下还隐藏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国防教育教材编写质量良莠不齐,课程内容因循守旧,教育教学方法未能推陈出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策略(一)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育人机制。一方面,明确国防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成立学校层面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国防工作事宜;相关部门联合组建工作委员会,形成联动机制,协调配合国防工作顺利开展;落实经费保障,划拨专项资金提供后勤物质支撑;分级管理,形成梯度,二级学院按照学校相关要求,设立国防教育工作站,确保工作的具体落实;配备国防教育工作队伍,与思政工作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人员形成交叉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不断探索协作机制,形成一个具有实用性,互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防教育系统。(二)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精细化。一是转变观念,构建服务型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愿自主的接受国防教育作用巨大。建设服务型国防教育工作服务机构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正确的思想政治引领前提下,真正关注到学生的生命和生活、理想价值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