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问题研究【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立足之本,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气质品味、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主导作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要以大学精神为主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校办学历史、价值宗旨为特色,充分建设与发展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助推我国高校在二十一世纪健康茁壮发展,从而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大学也进入了新的繁荣富强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偏差。其中,大学精神式微,学术造假频出,爱国民主观点淡化,校园文化弱化成为如今大学的突出问题。大学精神是大学基础的基石与成长的土壤,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之石。当前我们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让大学精神融入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快步伐增强培育大学精神,从而培育发展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大学更加特色鲜明,学风优良。一、大学精神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术研究大部分来自于大学,学术研究在大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四书五经中的《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古语表达了大学精神所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发展在于“善”,宗旨与目的在于“止于至善”。大学以追求真理为己任,大学科研在大学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大学引领着大学师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屈于外来压力的意志。大学科研精神陪伴大学师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之中,伴随着科研的发展与变化,表现出知识文化的思想与观念。二、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性2020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念的缩略语。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历史与现实都清晰地告诉我们,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所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现在急需建设发展,这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营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精神提供更加宽广的宣传平台,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与推广,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三、大学精神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袁贵仁先生曾撰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这就体现了大学精神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都具有培养、发展、健全人性格与思想功能,大学通过校园环境熏陶渲染、规章制度管理约束、文化思想学习培养,从而实现改造学生,完善学生,培育学生的教育功能与历史使命。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贯穿始终,下面将从大学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校风文化中来具体阐述。(一)高校制度文化高校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高校的规章制度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贯彻落实,可以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进行约束管理,从而保障和维系高校和谐校园的正常秩序。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是校园各项工作活动的依赖与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章制度,高校师生的行为与活动将会变得规范,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将会变得井然有序。这就体现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可是如果只有规章制度还是不够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高校内的管理层面贯彻落实与坚决执行,因此,管理層面的建设与加强也是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中规章制度与管理层面相辅相成,互相维系,互相保障,这两大方面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对大学精神的发扬光大起到了关键作用。(二)高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