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华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实践与创新刘思华: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要求,如何创新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这几年来我院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四项工作: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处理好党政关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组织发展工作;创新四个工作载体,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十项工作机制,激发党支部的工作活力。一、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首先必须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落实。在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严肃地思考党的前途与命运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使党支部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关键是要选好书记,搭好班子。党支部建设中“书记难选配,党员难发展,工作难管理,活动难开展”的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党支部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把选准党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党支部书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党支部班子要优化结构,注重工作作风,齐心合力,增强团结,并在探索新思路、创造新办法上下功夫。第1页共5页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还要正确地处理好党政关系,工作上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党政领导班子是系、教研室的核心,党政领导班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教研室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了“一个核心,两个领导;一个中心,两个保证;一个目标,共同负责”的基本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核心,两个领导”,指的是系、教研室党政领导班子是系、教研室工作的核心,党政一把手是系、教研室的两个领导,做到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相互补台,齐心协力。“一个中心,两个保证”,指的是系、教研室工作必须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心只能是一个;党政分别从战斗堡垒作用和行政管理两个方面起保证作用。“一个目标,共同负责”,指的是对于系、教研室工作的总体目标,党政两方面要共同负责,既不要相互推诿,也不要相互错位,杜绝党政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二、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首先,合理进行党支部的设置,把党的工作与行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把党支部设置在具体的行政机构上,这是党的建设的工作基础。在实践中,我院根据英语系、日语系、大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教研室等行政划分机构,相应成立六个教职工的党支部,为党政共同负责创造客观条件。其次,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不断扩入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使自己成为组织的有机整体,而且还要使这一整体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和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另一方面还要经常不断地把那些表现出来的愿意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新的先进力量及时地吸收到党内来,为党输入新鲜血液。为此,我们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组织发展工作,尤其是切实做好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