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克服的几个问题——襄阳市襄州区黄集一中刘春明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了负面效果。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见所闻谈谈因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而给物理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物理教学负面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物理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易控性和模拟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将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因而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使用信息技术也一样,如果利用的好,有利于增加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果利用的不好,可能适得其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见所闻谈谈因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而给物理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容量的大小把握不好会冲淡教学的重点应用物理信息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使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的增加,但是容量过大使学生很难消化,冲淡重点和难点,反而使教学效益下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用信息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也短了,节奏加快了,也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过难。例如讲重力一课时讲到重心有的物理老师讲一般物体的重心,还讲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以及怎样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梯度上升,使学生感觉不到教学的重点。而且物理学中联系实际的材料较多,拥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因此在制作教学信息课件时往往是声色兼备、动静交融,非常有感染力,但是如果过多的运用这些材料,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偏离了教学重心。所以在选取材料时既要有丰富吸引人的素材,同时要注意素材选取要紧扣主题,以及素材过度的连贯性。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尽量向学生提问,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千万不能把节约板书的时间来扩大容量,而应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认知。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过程的内容,能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由于缺乏思维的停顿,就不可能与学生达成思维上的共鸣,必然抑制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开放度,二、演示仿真实验失去物理科的研究方法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它包含着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需要运用大量的实验进行验证。但是现在许多老师都利用信息上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虽然没有误差,没有失败的风险,并且实验过程可以放慢,更加吸引人。但是这毕竟是仿真的,许多物理现象都是自己设计的有造作的成分,让许多学生产生疑问不相信,甚至用学生的话来说是老师“故意做出这样的现象的”。这里没有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得出了实验的结论。失去了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同时不能用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认为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以真实实验为主,再切入信息课件加以配合讲解,这样给学生的感知是真切的,印象是深刻的,将会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物理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能做的实验,笔者认为都不宜再用信息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否则就失去了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的机会,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机会被剥夺了。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即注重过程而获得的经历;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