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本草纲目》,这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得一部经典著作。全书近200万字,共52卷,共记载了1892味中药。它的作者是——(李时珍)。为了完成这部巨著,他研读了800多本中医药书籍和资料,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行程一万多里,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一对一作业设计:A类: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B类:抄写词语一遍,默写一遍。★★C类:查找资料,了解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得种种艰辛。★★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药材夜幕降临飞鸟归林隐隐约约断垣残壁夜宿古寺寺中谈苦月下记载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焦急破败断垣残壁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皎洁端详若有所悟学情反馈上节课我们能初步讲述出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内容,但这还远远不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深入语言文字,体会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的生活之苦和工作之勤,从而体会人物形象。课前同学们这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相应的阅读批注,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句子来谈体会,但是还没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的艰苦。秦御非、朱彩云、王舒研等少数几个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利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体会,写得比较深刻。任务五:1.为了编写药物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李时珍的生活之苦、工作之勤。(方法:仔细研读课文,找出文中关键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结合资料,在书上写写自己的体会,至少3处。)★★★★★完成《补充习题》一、二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能完整地复述课文。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就更好了。★★★★★3.思考:文章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挑战自我:瞻仰着李时珍的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任务1:品生活之苦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任务1:品生活之苦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长年累月挺笑任务1:感受生活之苦“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万民得福值得吃点苦千辛万苦万民得福任务1:感受工作之勤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屋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消暑解热。”“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任务1:感受工作之勤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内容详细工作认真“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任务1:感受工作之勤世人评价: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些什么?任务二:复述课文1.再读课文,根据提示讲述课文内容。(投宿古寺—啃食干粮—月下记载—冒险品尝草药)2.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内容提要,结合课上想象——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