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然事件看社会监管体制的重要性银河证券:左小蕾美国最大的电力和天然气销售和交易商安然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2000年的交易金额占全美能源市场交易的四分之一,显赫地名列《财富》500强第七位。但是,这个曾几何时在全美乃至全球能源商品交易市场上举足轻重的龙头公司,从10月16日开始,股票价格从33.84美元跌至11月28日的0.64美元。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一个能源巨人烟消云散。如此迅速的惊心动魄的变化,除了其自身的病入膏肓的问题是致命原因以外,美国的从民间到官方的这种“社会监管”体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媒体的紧密跟踪,大大提高了安然事件来龙去脉的公开性,透明度,在安然事件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安然事件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会计制度的严重缺陷,对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监管机制”有重要启示。从安然事件看美国社会监管体制事件的曝光。10月16日,安然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披露它一次性地冲销了高达10.1亿美元的税后投资坏账。更重要的是,这笔坏账中有3500万美元是由安然与两家名为“ljm”和“ljm2”的有限合伙之间的套期交易所形成,而这两家合伙直到今年7月一直是由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法斯特所经营和控制的。安然在回答证券分析师的质疑时进一步承认,由法斯特的ljm合伙投资的一家融资实体与安然之间进行了一系列复杂衍生产品的交易。公司回购了5500万普通股票,因此股东权益损失了12亿美元。美国证监会介入。10月22日,安然公开承认,美国证监会已着手调查安然与ljm之间的关联交易。消息发布后,安然的股价急剧下跌70%,当天损失近40亿美元的市值。媒体追踪无孔不入。10月16日以来,安然就成为媒体追踪的对象。10月18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披露法斯特经营控制的ljm合伙的主要业务就是与安然进行各第1页共6页种衍生交易。从10月17日到11月8日的二十几天之内,《华尔街日报》一共刊登了22篇以安然为主题的文章。cnn与cbs等几家大型媒体的新闻节目也是连篇累牍,几乎是每天必报。安然公司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暴露在媒体追踪之下。从关联交易的细节,流动资金的困境,债务清偿遭遇红灯,中介机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手法和作用,还有dynergy(德州另一家能源交易商)可能购并安然,最后终止购并协议的全过程,以至后来主营业务下滑,证监会正式调查,股价一路下跌至65美分的点点滴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分析和描述。评级机构火上浇油。美国的评级机构更是根据事态的发展,不断地调低安然的评级标准。10月25日,标准普尔将安然的经营前景从“稳定”调至“负面”。10月29日,穆迪将安然的长期债信等级降低一级(从“baa1”降至“baa2”,并且表示不排除进一步降级。11月1日,标准普尔将安然的长期债信从“bbb+”降至“bbb”,而且表示“负面观望”态度。11月9日,穆迪又宣布将安然的债信等级再降一级,距垃圾债券的等级只有一步之遥。11月28日,当安然的核心业务能源交易出现下降,以及安然因可能的欺诈和误导面临达数十亿美元的法律责任时,标准普尔宣布将安然的长期债信等级从“bbb-”降级至“b-”的垃圾债券等级。重要的是,一旦信用等级降到可投资级以下,会立即造成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提前到期。因为这时所有的债权人都会担心公司的到期偿债能力,所以会按订好的协议提前催付。集团诉讼雪上加霜。美国的集团诉讼机制更是把安然推上死路的致命一击。安然事件发生后,有十几家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邀请所有在特定时段内购入过安然股票的个人和实体与他们联系,进行集团诉讼。这些律师事务所对安然管理层的主要指控是其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有关条款以及美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则。安然公司被控有证券欺诈行为,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关联交第2页共6页易披露不祥,虚报业绩,隐瞒公司报告方面的重大失误,误导投资者并使其蒙受重大损失。初步估计,安然潜在的法律责任可能高达40亿美元左右。这一系列迅速的社会反应和行动,形成了证券市场的社会监管体制,使弄虚作假的安然公司以及为其弄虚作假直接操刀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