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我的追求——《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一、课堂定位研究课,常规课,拓展阅读指导课讲究创新,打破自我的局限,关注启发,追求底蕴,收放自如。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心智体悟,思维启迪,知识构建,技能训练,经验积累,习惯养成。二、具体思考1、课堂意蕴①母语课堂在乎深度、内涵、韵味。我的追求:深到学生可以理解的最高程度,同时将视线置于内容和文本,讲解在于“精”不在于多。②在乎启发:比如对“强”“痴”这两个核心词的点拨和启发,尤其提示学生对语境的高度关注,既解决了问题,也传达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和意识。2、提问艺术力求使提问上升到一种艺术,而不停留在技术上①减少细碎的提问(四个板块)②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本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你觉得本文最难理解的一个字是什么?你觉得本文是否有其他的层次切分方式?这样避免了生硬的关于翻译与分层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再如:《醉翁亭记》:太守是否是不务正业?滁人游处处无“乐”,却处处写“乐”,细读体悟作者落笔的高明之处。3、流程设计坚持板块教学,但必须关注教学的整体性,于是板块间的过渡以及课堂的核心、课末的总结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本课我便是将梁衡对此文的评价“淡雅、高洁”作为所有内容的核心、灵魂,使全文的教学达到了神聚的效果。合理地设计清晰的教学板块,步步推进,收放自如,教师必须关注:精心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适时而巧妙的启发点拨,清晰全面的点睛,即总结、提升。4、课堂讲析不回避“讲”,但问题在于:讲什么?清晰的思维角度(提问、启发、总结),内涵——点睛怎么讲?借助资料,不唯资料,也不唯文本,将目光始终置于文本。什么时候讲?学生充分探索,活动,富有渴望之时。要力求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5、关于文本作者、背景、内容、形式——主旨,所有的要素都是和谐统一并服务于主旨的,这应当是教师关注的重点。6、教学语言不是每种文章都需要激情,但不同的文章需要不同的情绪,这是一节雅致的课,于是我便用雅致的语言上了一篇雅致的文章。7、始终不忽视的①方法的指导;②对语言文字、内涵意蕴的感知;③知识的拓展;④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⑤学生充分的活动,尤其是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生动的、千变万化的、永无止境的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只要用心,都能够享受到一种创造的乐趣,一种碰撞的乐趣,一种收获的乐趣。希望我们都能够在不断地阅读与探索中,构建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的母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