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适应新形势需求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近年来,我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江都”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防控队伍、防控网络、防控机制“三大板块”建设,不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了公安机关整体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特别是在奥运、国庆安保工作中,紧紧抓住“破现案、打团伙、治乱点、整隐患、抓防范”这条主线,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全警参与,严打严防严管严控,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全市治安大局稳定的局面。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防控措施与形势任务的发展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治安防控的任务任重道远。一、加强社会治安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一)整合“三个资源”。建立起以特警大队为主体,便衣侦控队、XX县区各派出所、中心所和重点所专业防控队伍参与的统分结合、公秘结合的24小时覆盖XX县区防控队伍,做到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实现警力资源整合;初步建成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信息中心、国保、刑侦、治安、交巡警、特警、派出所等部门补充、打防控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研发了“一线牵”巡防综合警务平台,实现了各类公安工作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星级“技防镇”建设,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k报警装置、主动红外报警器等技防设施,全面建成13个“技防镇”,实现社会资源整合。(二)密织“六张网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市建成309个农村警务室及39个专业警务室,建成社区防控网;进一步整合机关、XX县区各所、专业巡防力量和社会防范资源,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XX县区街面,建成了点线面相联,全方位、全天候、动态性的街面防控网络;根据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及时调整了治安卡口布局,建立和完善了以XX县区为中心的“四圈”卡口网,明确了各类卡口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应急堵控方案和日常守卡运行机制,形成多层布局、运行高效的卡口堵控网络;全市344个探头联入公安监控平台,423个企事业单位的监控探头实现向第1页共7页路面延伸,实现重点路段、重点部位治安状况实时查看,警力合理有效调度,建成视频监控网;强化场所行业信息化建设,全市122家旅馆和15家可留宿洗浴中心全部安装了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84家网吧均安装了实名登记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严格执行实名登记、信息录入传输等制度,建成了阵地控制网;以落实安全责任为核心,以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警务室建设运行为依托,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内部单位防控网络。(三)建立“五大机制”。一是建立绩效牵引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牵引作用,修订完善了我局的绩效考核办法,将治安防范作为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加大对巡逻抓获和压降案件考核力度,每日网上通报,加强对巡防工作的督查检查;二是建立信息主导机制。充分发挥信息研判的导向作用,紧紧依托省厅“大平台”信息系统,进一步强化一线实战单位勤务指挥平台的实战指挥功能,规范日常勤务运行模式;三是建立勤务运作机制。在XX县区,根据XX县区发案特点,在“110按秒处警”的基础上,探索出“招手停流动110”工作模式,通过车巡、步巡相结合,合理调配巡逻时间,在空间上、时间上实现无缝防控,提高了XX县区防控的效能。在农村,推行“一卡、三巡、五查”的巡卡结合方式,将有限的警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防范的薄弱时段和案件的多发地区,确保警力始终跟着警情走,真正做到点上卡、面上防、时空压;四是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我局在全省率先建XX县区级单位“三台合一”系统,建立了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专业巡逻处警队伍和各派出所值班处警力量为主体的应急反应网络,真正实现“点对点”、扁平化指挥调度。五是建立实战练兵机制。我局在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所队内部培训、警种培训、随岗培训、集中辅导、统一考试等形式,组织开展“轮值轮训”工作,并进行实战演练,熟练掌握、使用警用装备和各种“技战法”及巡逻防范技巧,有效提高了全警基本技能,增强了发现、抓获违法犯罪的能力。二、当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