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驻村工作队扶贫下乡工作总结突出精准助脱贫,用心用情谋小康——***驻村工作队先进材料一条路,掠过***集镇,蜿蜒着向前,沿途的***、***在群山环绕中,处处弥散着田园气息。***这个不足两千人的村子,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23人;***全村不足千人,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14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让大山深处的人们深感无奈。“***、***是***的联系村,我们要在***的带领下,重规划、强基础、突产业、谋发展,精准扶贫用心用情,帮助***、***的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铺设一条奔向小康的路。”这是进村前***局长***对驻村工作队提出的要求。三年过去,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在***、***走出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智力扶贫,富了精神***工作队懂得,扶贫,还得始于扶智。自从工作队进驻***、***以来,就把“扶智”作为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效果甚好。每年“六一”节,***小学的孩子们并不因为大山的阻隔而淡薄了节日气氛,这一天,***扶贫工作队也没有缺席孩子们的节日,为表心意,他们给孩子们每人送出书包或其他学习用品。为让在读的学子安心学习,减轻其家庭负担,工作队联系***发电有限公司,每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在读子女进行帮扶,累计帮扶资金2万元。2017年工作队通过积极汇报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为***的三名贫困学子争取教育助学金1万元。***工作队深深的知道,一对一结对帮扶,仅仅是送出几百元慰问金显然是不够的,让人们的思想镀一层金,让他们拥有相应的谋生技能,才是甩掉贫困帽子的强大动力。自进村以后,工作队就把物色可供培养的对象做为一大要务。田**,***一名典型的土家汉子,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技之长。工作队了解到他的想法后,联系到职业学校,如今,他已第1页共3页经拿到《焊工证》,可以独当一面;工作队还鼓励他妻子在家养猪,并通过小额金融贷款帮助解决启动资金,目前家中养母猪5头,牲猪4头。唐**,***人,工作队走访时发现他家房屋破乱,家庭无固定收入来源,便将其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并通过联系爱心人士为其捐助资金3万元,并联系湘佳牧业为其提供鸡苗50只发展养殖业,目前该户房屋已新修,养鸡近100只左右,唐汇硕经介绍已外出务工。工作队进村之初,***村干部中有的连电脑开关机都无法独立完成,通过口传心授,现在村干部已经能够收发邮件,并能上网查阅资料。工作队还多次与***支村委召开会议,讨论培养新生力量,把有文化、有头脑、懂技术的有为青年培养成村干部、培养成党员,保证后继有人,截至目前,***已培养后备干部2名,党员纳新1名。二、条件扶贫,强了基础一直以来,基础设施是***的硬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山里群众最为热切的期盼。***驻村工作队,对群众的期盼感同身受,通过充分调研,拿出了《***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三年计划》,用规划引导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水”是头等大事,用水安全是群众生活的基础,解决的水的问题刻不容缓,2015年,***工作队合理运用资金,通过修建大型蓄水池、铺设13公里引水管,40公里供水管道,把隔着几重山的水引入***,送进每家每户。“路”促进经济发展,工作队走家串户,认真调研,把最需解决交通问题的施家河、戴家湾、前山片放在道路建设的首位,形成了道路建设三年规划。2015年随着前山片区的一声炮响,***拉开了三年交通会战的序幕,现在前山4公里、施家河2公里、戴家湾1.7公里村级主干道均已硬化完成,15公里入户道路全部得到整修,彻底把群众从“肩挑背负”中解脱出来。现在一到农忙季节,背篓少了、三轮多了,汗水多了、笑容美了,山歌唱的更甜了。“住”提高生活质量。刚进村,看到的是破旧不堪的村部,孩子们在四面漏风的小教室里读书,到处都是倾斜的木屋、裂口的土屋。“一定要解决群众第2页共3页住的问题和村里公共设施破旧的问题。”这是***在现场调研后对***提出工作要求。***工作队按照书记的指示,形成了从2015年起实施“危房改造”,解决群众住的问题;2016年实施学校、五保之家、村级医务室和村部的新建工程的规划。言出必行,现在***已经实施危房改造53户,学校、五保之家、村级医务室、村部焕然一新,学校被省评为最美村级教学点,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