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由乱到治调查思考**县是一个典型的边界县,人口众多,社情复杂,民风剽悍,尤其是聚居大村较多,全县1500人口以上的聚居大村达123个。这些聚居大村都存在共同的突出问题:一是宗族堡垒硬。这些聚居大村多为同宗族的单姓居多,依宗族而居,宗族观念极强,不论大事小事,都按宗族习俗调解和处理,往往家法代替了国法,族长代替了"村长",族规代替了村规。二是社会治安乱。主要体现在"四多",即集体械斗多,偷摸拐骗多,惹事生非多,集体上访多,有些村为了与外村争山地,或者为了宗族利益,几百村民鸣啰集聚,动辄刀枪棍棒,寸土不让。一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村民犯案后,公然躲在村里不出门,逍遥法外,政法机关一旦进村抓捕,就立即有人鸣锣示警,全村数百人一齐出动,围攻政法干警,掩护犯罪人员趁机逃跑,还有少数村民借机殴打政法干警。三是发展经济难。这些聚居大村一般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群众无路发展经济,集体无钱启动经济,外商不敢投资经济,穷则思盗心,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社会治安。近几年来,县委以创新的理念抓党建,通过夯实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了聚居大村由乱到治的变迁。最近,我就聚居大村由乱到治的情况进行了专访调查,发现这些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干部的威信高了,村民的精神旺了,村里的气象新了,村里的秩序稳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曾经的"大乱村"正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聚居大村由乱到治的实践,给予我以下三点深刻的思考。一、实现聚居大村的长治久安,必须"善待"基层干部,做到有人理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聚居大村社会治安"乱",主要原因就是基层组织"软"。近几年来,县委坚持把加强聚居大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维护一方稳定的突破口来抓。一是选强。迎春镇有13个村,其中聚居大村达9个,谈起迎春的社会治安,社会上流传一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迎春半夜打电话"。**年以来,县委组织部挂点联系该镇,大力强化村级班子建设,第1页共4页坚持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身份看实绩、不唯支流看主流,坚持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把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选入聚居大村村级班子,实现了全镇干群心齐气顺,和谐奋进。碕石村是该镇最具代表性的村,曾是省综治委挂牌的"失控村",选任以老党员彭守福为支书的班子后,敢抓敢管,压邪气树正气,该村**年被县综治委评为"治安工作先进村"。二是管好。班子选优配强后,管理引导是关键。县委将社会治安列入对农村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和农村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凡所在村出现重大群体事件或群众到县以上集体越级上访的一票否决,村党支部直接定为三类,个人定为不称职,并实行工作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工作任务与工作责任挂钩,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能挂钩,通过强化村级组织抓治安的责任,**年群众到县以上上访比**年少62起,下降32%,**年社会治安案件比**年下降18.9%。今年上半年,聚居大村村级组织化解各种纠纷40余起,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三是优待。县委根据聚居大村社情复杂,民风剽悍,工作量大以及村级组织"工作开展难、待遇落实难、保障到位难"等问题,对聚居大村增加1-2名农村定员干部,其中1名定为专职治保主任,作为村级社会治安的直接责任人,与其他定员干部一样,每月每人发给300元的补贴。同时,对各村下拨办公经费,按聚居特大村每村每年6000元、大村5000元、中等村4000元、小村3000元的标准,着力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为聚居大村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实现聚居大村的长治久安,必须解决"无事生非"的问题,做到千心归一谋发展穷则起盗心,富则稳民心。无事就生非,聚居大村人多地少,往往纠纷不止,械斗不断,逞一时之勇,争穷山恶水。为此,县委自**年以来,一方面,多次召集聚居大村干部探讨维稳新方式,共商聚居大村稳定事宜,组织他们到江西的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在聚居大村全力推行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经济联合会为载体,以致富群众为目的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会218个,发展会员9912人,带动农户2.42第2页共4页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