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一、适用专业:全校统招本专科各专业大一年级学生二、实践总学时:8学时(课外学时)三、实践课程目的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能力,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法律的社会传递与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法律的直接体验相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一个方面或一种方式,其教学目的与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四、实践项目及要求实践项目一: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可选择如下主题:o制订“大学成才发展规划”;o学习先进人物树立理想信念;o“爱国是一种责任”主题演讲;o人生价值:金钱与贡献的对话;o观察、思考身边的道德现象和现实的道德问题;o读一本好书或文章;o案例收集、编写、分析、讨论实践要求及步骤:全体同学按学习小组提交学习成果,在课堂展示。实践项目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调研题目参考o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o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等。o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第1页共2页等方法,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写出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五、本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其成果,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此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六、说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共8学时,本大纲给出七个主题实践题目及九个社会调查项目,请同学任选一个主题及一个调研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如果学生有新的实践项目,可以提交一份实施报告,从而进行实践教学。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是课外完成,不占用课内时间。思想政治教研室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