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峡工程希望小学谢兴华一、教材分析“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发展空间观念。3、在从实物原型抽象出“线”的活动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用具:教具:激光灯、直尺、幻灯片。。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师拿出激光灯)2、师射出一条光线,端点在墙上。问你看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认识线段(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师:观察这一束线,它从什么地方开始,到达什么地方?引导得出这条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方叫这条线段的端点。(2)画线段将你看到的线段画在练习本上。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3)读线段: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师:请你像老师这样给你画的线段命名,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4)找线段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摸出它的长度,与同桌说一说。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5)量线段。师:请你用直尺量出你手中线段的长度。指3个生汇报。师:看来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但是我们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是不是所有的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为什么?师根据回答引导出。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终点和起点)所以是有限长的。2、认识射线。(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师用激光灯透过玻璃向教室外射出一束光线,问:它的起点是哪?如果没有遮挡,它的终点在哪?它和刚才射到墙上的线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师引导出:像激光灯、手电筒发射出的这样直直的光线就叫做射线,发射出光线的电灯泡就是它唯一的端点。因为射线没有尽头,所以它无限长。(2)寻找射线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灯泡等。(3)画、读射线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的?射线又如何读呢?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3、认识直线(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师:现在孙悟空手中的静止不动的金箍棒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线?如果悟空把金箍棒放在地上使金箍棒向天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