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驰名品牌质量监管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就如何强化质量监管,根据市人大的统一布置。打造大米著名品牌情况演讲如下,请审议。一、稻米产业基本情况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年市水稻种植面积178.9万亩,实现水稻产量24.5亿斤,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平均单产685公斤,分别比去年增长13.6%和11.1%商品稻谷20亿斤,加工商品大米14亿斤,水稻总产值50亿元,仅商品大米一项农民收入49亿元,户均14800元,人均4200元。水田面积和水稻商品量两项指标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名列第一。从1994年开始,就列入全国水稻生产“五强”县行列,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大米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年再次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年评为省著名商标。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75%以上,1水稻生产自然和基础设施条件。市水稻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大气环境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大气规范。终年活动积温2700度左右,无霜期130-140天,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地区。土地肥沃,水利充分,境内水库蓄水2.7亿立方米,新建成的磨盘山水库蓄水5.4亿立方米。水利设施完备,有大、中、小各类灌区22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地跨一、二、三、四积温带,以二、三积温带为主,种植品种主要为“五优稻系列”松粳系列”中晚熟品种,最知名品种为五优稻四号(稻花香2号)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其中五优稻四号达到80%不时开发水稻新品种,先后培育了松粳二号”五稻三号”五优稻一号”等品种,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精心编制的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图》和《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指导着全市水稻生产。大棚育苗和温室两段育秧,稀植超稀植栽培模式,被日本专家誉为同纬度最先进栽培技术。2大米产业化经营情况第1页共6页按所有制性质分,现有大米加工企业350家。国有企业1家、日本独资1家、中外合资3家、合股经营26家、民营319家。按加工能力分(年加工300天、日均10小时)10万吨左右的5家,35万吨的23家,1万吨的46家,5000吨以下的275家,加工能力320万吨。从企业注册品牌上看,依法注册大米品牌的163个,正在申报的12个。现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原料规范化生产基地150万亩。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1万亩。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的大米企业有26家、产品70个,无公害大米标志企业3家、产品4个,有机食品标志企业32家(省内认证12家)产品32个。稻米产业初步形成了市场+龙头+基地”或“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订单面积达到160万亩,占水稻收获面积的90%3大米销售情况进入大小超市2000多家,直接从事销售人员近3万人。大米以优质品质和品牌影响,价格不时攀升,09年水稻价格由“两节”期间的1.53元/市斤一路飙升到2.20-2.25元/市斤,大米现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旗舰店、专卖店、连锁店、配送中心400多个。五优稻四号大米价格达到5.30元/市斤,高档礼品米达到4050元/市斤,中良美裕公司的美裕牌大米在北京卖到56元/市斤,东方集团的天地稻牌大米卖到98元/市斤。二、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市委、市政府为维护大米品牌作了大量的卓有效果的工作,多年来。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企业性质、生产规模、销售渠道、经济条件、经营动身点各不相同,一是品牌维护上的不统一市委、市政府在2001年提出全市大米“机制集团化、加工精品化、营销品牌化、管理法制化”发展战略。但由于大米加工企业多。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短时间内很难统一起来,致使“大米”证明商标的使用率由年的98%下降到目前的80%市政府对以上三个标识实行区分情况、捆绑使用。但有些企业拒绝使用证明商标,二是大米认证标识使用上的不统一大第2页共6页米有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名牌三项国家级认证。用优质的稻谷打造自己的品牌,甚至打造其他品牌。至使80%大米通过批发市场销售进来,三是市场开发层次上的不统一大部分加工企业乐于市场批发。价格较低,造成大米的品牌效益受损。目前,只有葵花阳光、中良美裕等少数几家大米加工企业在全力开发中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