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实训总结全站仪实训心得实训目的一,全站仪导线测量1实习目的与要求⑴掌握全站仪导线的布设,施测和计算方法。⑵了解地下导线的特点。2实习步骤及要求⑴在测区选定由15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或以用油漆标定点位,绘出导线图。⑵用全站仪测量各导线个转折角内外角分别测1个测回,外角90度内角0度。二,三角高程测量1,实习目的与要求。⑴进一步练习垂直观测方法。⑵掌握全站仪高程测量的作业方法。⑶实习步骤及要求⑷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量取仪高i,并在目标上量取棱镜的高度v。⑸望远镜瞄准棱镜中心位置,用盘右置观测竖直角a⑸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四等水准测量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核的方法。二,实习步骤即要求1选定一条闭合式附和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战打桩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第1页共5页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这种观测读数简称‘后—前—前—后’也可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3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⑴后(前)视距=后(前)视尺(下丝—上丝)x100式中:下(上)丝读数以米为单位,后(前)视距长度应<80m⑵后、前视距差=后视距-前视距应、<3m⑶视距累积差=前站累积差+本站视距差应<10m⑷前(后)视黑、红面读数差=黑面读数+标尺常数-红面读数应<3mm⑸黑(红)面高差=后视黑(红)读数-前视黑(红)读数黑、红面高差之差=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应<5mm⑹高差中数={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24依次同法施测其它个站。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⑴路线总长(即个站前,后视距只和);⑵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⑶各站后视读数之和,各站前视读数只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⑷路线闭合差(应附和限差要求);⑸各站高差改正数及个待定点的高程。实训心得过去的两个星期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实习。工程测量这门课,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的叙述说明往往使我们一下难以很好掌握,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后,我们将能非常迅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实习能使我们在能更加熟练、精准的操作基础上,更贴近实际运用的作业,及独立的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深知实习重要性的我必须认真的把握好这难得的学第2页共5页习机会。现在回头看来,两周的实习酸、甜、苦、辣俱全。我们的任务是四等水准测量。当我们辛辛苦苦花了一天时间好不容易测完了学校一圈的数据,收工休息时,却被负责计算的组员告知闭合差不合要求,那就意味着我们一天的努力化作乌有……每天的每天,我们都必须在酷暑或雨水的陪伴下,扛着仪器携带着相关计算物品,在学校内外紧张忙碌,连午休时间都舍弃。我们的精神和精力都消耗了不少。从这两周实习的日子中,我从中得到很多更宝贵的东西: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有利于培养我做事严谨、认真、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不论是对中整平时的重复精确瞄准还是在放样计算时反复检验计算数据(以确保放样时的原数据正确),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使误差尽可能的减小,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检查;不论外界的环境的恶劣,克服一下就算不了什么;正确面对困难,学会静下来耐心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够独立借助书本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