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免一补工作总结2011年秋季学期“两免一补”工作总结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由于历史、交通、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校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庭还不是很宽裕,尤其是来自淹没区的两个村,学生都要寄宿于学校,虽然每个人都享受了减免学杂费政策,但仍需要生活开销和学习用书用具费用,一些家庭还是支撑不起来。为了使这类学生能留在校园里,读得起书,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我校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各级部门、领导对“两免一补”工作非常重视,对我校非常关心,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较好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为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领导,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马翔、副组长副校长汪春强,组员有教务处主任余电召、政教处主任黄玉、总务处主任朱延栓,以及班主任刘建林、朱延林、朱秀春、刘付丽。负责组织协调全校“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朱延栓同志负责,负责“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二、广泛开展宣传为了加大对“两免一补”政策的宣传力度,我们利用学期开学初和期末召开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传达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同时,通过班会开展“两免一补”政策宣传,认真学习上级有关“两免一补”精神文件,及时的、确实的把“两免一补”工作文件精神传达给全校师生。务必使每个学生了解“两免一补”政策意义、包含项目、金额、申请条件、申请办法等。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宣传,使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对“两免一补”政策有了全面了解,有力的促进了“两免一补”工作的开展。三、严格操作程序第1页共4页操作流程的规范,是政策落实到位的保证。为切实做好“两免一补”工作,严格规范“两免一补”工作流程,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明确申报资助学生条件为:①革命烈士子女;②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③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660元的家庭子女;④父母重大病症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⑤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⑥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子女;⑦当地政府规定的其它需要资助的学生。我校在开学后不久专门召开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行“两免一补”业务培训。为使农村困难学生资助申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农村困难学生“两免一补”申报以班为单位在开学时进行,首先学校发放通知在班内学习,由个人根据实际困难写相应项目的申请书交给班委,班委根据同学监督意见讨论审定,然后于2011年9月19日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名单,学校“两免一补领导小组”审定,将拟定名单从10月9日起进行公示7天,7天中受理师生投诉,公示无异议后,学校“两免一补领导小组”确定名单,发正式申请表格填写由村委、乡政府签字盖章后上交学校,公示无异议的学生名单再上报到教育局复核审批,上级部门款项到位后学校把贫困住宿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发到了受助学生的手中。在定额定员的前提下,学校对“两免一补”受助学生名单打印成册。开学时,学校及时把教科书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受助学生和家长在名册上签名。补助的款项经费到我校户头后,学校马上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制表,逐班发放,由学生个人签领,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个人手中,受助学生和家长在名册上签名。目前,还没有发现财政供养人员(下岗工人除外)家庭的学生,及农村比较富裕家庭的学生进入救助范围。四、强化资金管理我校为了确保“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运行安全,我校根据上级2文件精神制定了“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设立独立帐户,专款专用,接受上级审计和监督。经费到位后由财会人员转入个人饭堂卡,享受者必须勤俭节约、合理使用好补助金,使之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若发现享受的学生乱挥霍或不思进取或纪律散漫或品行不端,评定小第2页共4页组可以停止其补助资格。中途转学者,享受资格转移给其他同学。五、严肃操作纪律为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至每个贫困学生手中,学校严格督查,发现有减免政策不落实,真正贫困学生得...